二○一六年 第二期
最新出版
  • 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良渚玉工──良渚玉器工藝源流論集》(2015)
  •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研究》,第37卷第1期
  •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2016年4月號及6月號
  • 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顏師古經史注釋論叢》
  • 翻譯研究中心 Renditions no. 85

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良渚玉工──良渚玉器工藝源流論集》(2015)

《良渚玉工──良渚玉器工藝源流論集》由鄧聰、曹錦炎主編,是一本五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良渚玉器工藝研究的圖錄與論集。本書由眾多發掘良渚文化遺址的學者執筆,共十一篇研究論文,是良渚玉器工藝研究權威著作。內容探索五千年前良渚王者不朽的精神象徵。良渚文明被譽為中華早期文明半壁江山的代表。良渚美玉是東亞史前最重要玉文化之一。

本書前部份圖文並茂,介紹良渚玉器源流、玉器微刻與王權獨佔關係、良渚切割和鑽孔機械等。考古與攝影家合而為一,從獨特視角連環近攝創作彩版,揭示良渚王者玉器工藝的奧秘。
另一部份是良渚玉器源流工藝的論文專著,匯聚眾多親身發掘浙江良渚文化的學者,從考古學全方位角度分析良渚玉器技術的源流。

本著作入選中國文物報社主辦「2015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十佳圖書」第一輪投票。評選專家組評語為:「乍一看覺得很華麗,內容是非常樸素和學術的,強調利用微痕分析來探討技術、玉器和社會,同時也適合非專業人員閱讀。」最後結果將於稍後公布。

訂購請聯絡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中文大學出版社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研究》,第37卷第1期

《中國語文研究》第37卷第1期已經出版。本期刊載三篇英文文章:

  1. Richard S. Kayne:〈有關中心語的「無聲說」〉
  2. 劉鳳樨:〈漢語形容詞的句法來源〉
  3. 張寧:〈對語意選擇關係的理解〉

文章可以從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的網頁下載:http://www.cuhk.edu.hk/ics/clrc/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2016年4月號及6月號

《二十一世紀》2016年4月號(第154期)及6月號(第155期)已經出版。2016年4月號(第154期)「二十一世紀評論」之主題為「台灣選舉:邁向更開放的民主社會」。評論文章〈台灣完成第三次政黨輪替〉,由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撰文。並刊載學術論文五篇:

  1. 周桂田、徐健銘:〈進擊的世界風險社會挑戰──紀念貝克逝世一周年〉
  2. 常 凱:〈中國勞動關係集體化轉型中的兩種力量和兩種路徑〉
  3. 張英進:〈學術的主體性與話語權:「華語電影」爭論的觀察〉
  4. 王 柯:〈宗教與戰爭──1930年代日本「回教圈」話語的建構〉
  5. 沈志華:〈金日成走上權力頂峰:應對中蘇共同干預〉

《二十一世紀》2016年6月號,第155期。「學術論文」推出「文革五十周年專輯」,刊載學術論文四篇:

  1. 李遜:〈巴黎公社原則在文革中的蛻變〉
  2. 樊建政、董國強:〈文革初期復旦大學的「黑材料」風潮〉
  3. 王  芳:〈官僚派系政治與群眾組織的產生──以上海柴油機廠為例(1966–1967)〉
  4. 嚴  飛:〈政治運動中的集體暴力:「非正常死亡」再回顧(1966–1976)〉

「研究筆記」欄目亦刊載宋永毅教授(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與文革有關的文章〈廣西文革中的吃人狂潮〉。「二十一世紀評論」文章〈第一次世界大戰及一戰華工的世界意義〉,則由徐國琦教授(香港大學歷史系)撰文。

詳細目錄請見《二十一世紀》網站:http://www.cuhk.edu.hk/ics/21c/


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顏師古經史注釋論叢》

由潘銘基教授撰著、中國文化研究所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出版之《漢達古籍研究叢書》第三十八種《顏師古經史注釋論叢》,已於2016年6月出版。唐代顏師古著有《顏氏字樣》、《匡謬正俗》,注釋《漢書》、《急就篇》,參與《五經正義》和《隋書》之編撰,著述甚豐,蔚為大家。前人研究顏師古之學術成就,少有從其注釋入手,細論其經學、正字學之地位。本書作者以顏師古在諸書之注解為根本,利用文本細讀,以及排比對讀之方式,討論其釋義與唐代經學之關係,並及其正字學,以及其史注對唐代注史者之影響,從而建構更為完整之顏師古學術研究。

訂購請聯絡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中文大學出版社

 

翻譯研究中心Renditions no. 85

Renditions No. 85 (Spring 2016) is devoted to narratives covering a wide scope of Chinese history. We begin with Erik Honobe's translation of chapter five from Feng Menglong's 馮夢龍 17th-century historical novel, Chronicles of the Eastern Zhou Kingdoms. We follow with Ellen Soulliere's translation of the official biographies of the first six empresses of the Ming dynasty as recorded in the Mingshi 明史 (His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From these earlier works, we move to the modern period with three short stories: "In Ninety-nine Degrees of Heat", written by the multitalented mid-20th-century woman of letters Lin Huiyin 林徽因 and translated by Yaohua Shi and Judith M. Amory. This is followed by two elegant translations by Dongwei Chu: Xiu Bai's 修白 "The Innermost Rebellion" , a plaintive look back at China's time of troubles in the 1960s and its aftermath, and Su Tong's 蘇童 elegant and playful look at the same period, "Fish of the People". This issue ends with another excerpt from John Balcom's fine translation of Chi Pang-yuan's 齊邦媛 extraordinary autobiography, The Great Flowing River.

返回
袁行霈教授訪談
最新消息
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所聯合舉辦「第三屆中國文化研究青年學者論壇」
活動:2016年第二次「午間雅聚」──「西方地理觀的演化:16世紀地理大發現的文化與歷史淵源」
活動:2016年第三次「午間雅聚」──「全球城市新中產之自我想像:從《小時代》與新上海人談起」
活動: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公開講座「香港領土型幣制的演進──以銀輔幣為中心 (1883-1919)」
活動: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合辦「《良渚玉工》學術成果發布會暨良渚文化玉器與中國古代玉器工藝學術座談會」
活動: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中國考古聯合研究基地、歷史系合辦「玉器與王權誕生」研討會
活動:文物館「習古.創新」寫書法及「親親古文字」親子工作坊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協辦「粵研粵有趣──粵語研究面面觀」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學術活動
活動: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辦學術講座
活動: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與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合辦紀錄片放映會及導演座談會
最新出版
文物館「窯火天工: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歷代陶瓷展」展覽(2016年4月1日起)
文物館「窯火天工: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歷代陶瓷展」精選講座系列(2016年7月20日及8月26日)
編輯委員會
 
過去通訊
202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中國文化研究所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中國文化研究所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