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年 第一期
女性‧歷史‧崑曲

華瑋教授在文中介紹了她過去研究的重心以及這些年來在中文大學從事的研究項目和成果,從中可以看到她的教學研究對中文大學中國文化推廣的影響。

華瑋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caption
詳情 ...
最新消息
  • 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顧問及香港中文大學偉倫榮譽藝術講座教授饒宗頤獲山東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
  • 「饒宗頤訪問學人計劃」成立
  • 饒宗頤訪問學人:馬悅然教授
  • 訪問學人:蔡維天教授
詳情 ...
活動:首屆饒宗頤訪問學人講座──馬悅然教授
首屆饒宗頤訪問學人講座於2014年3月3日舉行,邀得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馬悅然教授(Professor Nils Göran David Malmqvist)主講,講題為「略談唐代的通俗詩歌」。 
$caption
詳情 ...
活動:2014年第一次「午間雅聚」──「敦煌莫高窟的保護」

2014年1月24日,中國文化研究所「午間雅聚」與人類學系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週五學術講座」聯合舉行活動,有幸邀得敦煌研究所的樊錦詩院長來到中文大學,與聽眾分享她致力多年的工作:「敦煌莫高窟的保護」。

樊錦詩 敦煌研究院院長

$caption
詳情 ...
活動:2014年第二次「午間雅聚」──「元代青花瓷的起源」

2014年2月24日,中國文化研究所「午間雅聚」活動由本所利榮森中國文化講座教授屈志仁教授,與聽眾一起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元代青花瓷的起源」。

屈志仁 中國文化研究所

$caption
詳情 ...
活動:翻譯研究中心《譯叢》文學翻譯傑出講座
為慶祝《譯叢》創立四十週年,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自2013年起舉辦「《譯叢》文學翻譯傑出講座」,邀請知名的文學翻譯專家及學者出席,暢談翻譯經驗。兩場講座已於2013年11月2日和12月7日舉辦,演講嘉賓分別為葛浩文教授(Professor Howard Goldblatt)和卜立德教授(Professor David Pollard)。
$caption
詳情 ...
活動:揮春書寫活動「馬年揮春迎新歲 即席揮毫贈知音」
文物館聯同中國文化研究所、藝術系及藝術行政主任辦公室於2014年1月21及22日舉辦書寫揮春活動,同賀新歲。
$caption
詳情 ...
文物館 「春風得意馬蹄疾:馬年說馬」展覽
為配合馬年,文物館於2014年1月28日至3月16日期間,與中文系合辦「春風得意馬蹄疾:馬年說馬」展覽。
$caption
詳情 ...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語言學講座──John Whitman教授
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康奈爾大學John Whitman教授應邀於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舉辦的「語言學講座」擔任主講嘉賓。
$caption
詳情 ...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話題的句法分析工作坊」
「話題的句法分析工作坊」由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主辦、聯合書院贊助,於2014年2月14日舉行。
詳情 ...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語言學講座──蔡維天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蔡維天教授應邀於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舉辦的「語言學講座」擔任主講嘉賓,講題為「漢語全稱量化的無擇約束分析」。
$caption
詳情 ...
最新出版
  •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58期
  • 翻譯研究中心《譯叢》第80期(2013年秋季)
  • 翻譯研究中心《翻譯史研究》(2013)
  •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通訊》第93卷第1期
  • 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呂氏春秋〉詞彙資料彙編》、《〈韓非子〉詞彙資料彙編》
  • 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唐宋類書徵引〈史記〉資料彙編》
$caption
詳情 ...
活動日誌
  • 文學院「學院講座」:John Lagerwey教授
  • 文物館 一「墨」相承講座系列
  •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近代人物傳記及數據庫建設」學術研討會
  • 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青年學者論壇」
詳情 ...
編輯委員會
主 席: 黎志添
成 員: 王宏志 朱國藩 嚴桂香 何潔賢 梁子煒 李潔兒

女性‧歷史‧崑曲
最新消息
活動:首屆饒宗頤訪問學人講座──馬悅然教授
活動:2014年第一次「午間雅聚」──「敦煌莫高窟的保護」
活動:2014年第二次「午間雅聚」──「元代青花瓷的起源」
活動:翻譯研究中心《譯叢》文學翻譯傑出講座
活動:揮春書寫活動「馬年揮春迎新歲 即席揮毫贈知音」
文物館 「春風得意馬蹄疾:馬年說馬」展覽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語言學講座──John Whitman教授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話題的句法分析工作坊」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語言學講座──蔡維天教授
最新出版
活動日誌
編輯委員會
 
過去通訊
202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中國文化研究所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中國文化研究所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