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 第四期
活動:2017年第四次「午間雅聚」:余少華教授主講「香港跨世紀南音藝術家—吳詠梅博士(梅姨 1925–2014)」
2017年10月30日,中國文化研究所「午間雅聚」活動有幸邀得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前主任余少華教授擔任講者。他的演講主題為「香港跨世紀南音藝術家—吳詠梅博士(梅姨 1925–2014)」。

余少華教授,曾先後任職於香港中樂團、香港電台及香港管弦樂團,同時為中文報章雜誌撰寫樂評。八十年代於中文大學取得文學士,再赴美國馬利蘭州立大學進修,後獲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社會人類學(民族音樂學)碩士、哈佛大學音樂學博士。1993年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任教,教授西洋音樂史、中國音樂史、中國戲曲、民族音樂學及香港流行文化與音樂等,並出任中國音樂資料館館長及音樂系主任。

現為《中國戲曲志》(香港卷)首席研究員及主編、中文大學音樂系名譽高級研究員、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兼任教授。研究課題包括清代宮廷滿蒙音樂、中國器樂及樂器、香港音樂、音樂與政治等。近年涉足國、粵、廈、潮語等方言電影,研究中港電影中的「中國音樂」運用。

余少華教授於演講中回顧與吳詠梅博士(梅姨)的經過,1996年他一次錄音中初遇梅姨,得知她的南音功力,2005年重遇時她已退休。為了宣傳杜煥瞽師的CD,經多番邀請,2008年梅姨終於在中央圖書舘唱了《嘆五更》的三更。以後便是她人生最後亦最風光的六年。梅姨重拾幼年所學,在二十一世紀用她熟悉的「師娘腔」,成功地把兩首粵謳改為南音(弔秋喜、孤飛雁),臨終前還灌錄了她編創的南音《七月落薇花》(原四十年代悼念小明星的粵曲)。 2013年,她獲文化局頒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南音說唱代表性傳承人」榮譽,及嶺南大學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余教授從中國音樂的視角,闡述這位寂寂無聞的民間樂手,如何在晚年轉化成國家級的藝術家。

返回
鄭會欣教授訪談──我與中國文化研究所
最新消息
活動:中國文化研究所金禧活動系列
活動:2017年第三次「午間雅聚」:卜永堅教授主講「婦人楊氏之「復活」:清雍正年間「麻城獄」之研究」
活動:2017年第四次「午間雅聚」:余少華教授主講「香港跨世紀南音藝術家—吳詠梅博士(梅姨 1925–2014)」
活動:2017年第五次「午間雅聚」:張雙慶教授主講「《方言本字考訂︰閩粵方言的例子》」
活動: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香港中心、道教文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公開講座「消除罪惡──中國中古道教解脫之尋求」
活動:文物館 「Treasures from the Art Museu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展覽開幕典禮
活動:文物館「深秋古琴雅集」
活動:文物館「小園花放──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六十周年書畫藏品展」及「有鳳來儀:湖北出土楚文化玉器」展覽開幕典禮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主辦語言學講座及工作坊
活動: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合辦「回望──紀錄片觀摩系列」放映會
活動: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及中文大學出版社合辦「魯林教授的新書發布會」
活動: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辦公開講座
最新出版
活動:國際研究生「當代中國」研討班(2018年1月4至7日)
展覽:「紫甌清趣—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宜興紫砂展」
編輯委員會
 
過去通訊
202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中國文化研究所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中國文化研究所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