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麥學習的壓力比在香港小,上課時間較短,功課亦較少。因此,在丹麥交流期間,我把握機會參加了不少課外活動,而其中一個義教計劃更是意義重大。透過這個計劃,我有幸到當地不同的中學分享自己國家地區的文化,與當地超過一百位中學生作文化交流。在介紹香港獨有的文化及生活的同時,我亦了解到丹麥中學生的日常生活、學業狀況和就業方向等。透過是次的交流,我留意到香港和丹麥的相異之處,認為丹麥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因此我以這次的經歷作為一份期末論文的藍本,透過研究兒童和青少年的生活質素,探討丹麥和香港社會在本質上的差異。
在美國華盛頓大學難忘的學習體驗 (羅詠琪同學/城市研究課程/四年級)
羅詠琪同學於2016–17學年上學期前往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交流。有關她的分享,請參閱此頁的英文版本。
認真學習、盡情體驗 (陳宇軒同學/數學精研課程/四年級)
陳宇軒同學於2016–17學年下學期往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交流。有關他的分享,請參閱此頁的英文版本。
從新角度學習歷史 (謝翠蓮同學/經濟學/2016–17年度畢業生)
我主修經濟學,但為了體驗不同的學習經歷,故在匈牙利羅蘭大學交流期間沒有選修任何經濟科的課程,反而選擇了許多中大並沒有提供的課目。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由一名猶太籍教授任教的課程,名為「Narrative Interview」。該教授致力於研究二戰時期猶太人被屠殺的歷史,因為後悔沒有在長輩在生時記錄他們對於二戰時期的回憶,所以她現時主力訪問並紀錄二戰倖存者的回憶。她發現舊有的訪問方法和問題設計局限了搜集得到的資料,而且很有可能會對二戰倖存者造成二次傷害。教授無意中發現由受訪者主導的訪問效果非常好,甚至有治療受訪者心靈創傷的作用。自此,她便著手研究和完善這套名為「Narrative Interview」的訪問方法。在課堂上,我和同學分析了當年大屠殺倖存者訪問的謄錄稿,並嘗試用這套方法互相訪問。受訪時不少同學敞開心扉,更有同學聲淚俱下。是次經歷非常特別和難忘,不但讓我有機會去窺探別人的故事,也令我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二戰時期那些黑暗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