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 第四期
最新出版
  •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
  • 文物館《小園花放──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六十周年書畫藏品展》
  • 文物館《有鳳來儀:湖北出土楚文化玉器》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

《二十一世紀》2017年10月號,第163期。專題為「十月革命百年」,刊載秦暉教授文章〈1917年俄國革命的歷史坐標〉及崔之元教授文章〈構想二十一世紀的「蘇維埃」?──共和主義視角下的一種紀念〉。

本期刊載學術論文四篇:

  1. 袁偉時:〈俄共的戰略與中國之命運 ──「十月革命」百年祭〉
  2. 王 柯:〈從民族主義到一黨獨裁:俄國革命的魅力〉
  3. 劉曉原:〈「北京時間」:1950年代中共對西藏改革的等待方針〉
  4. 張英進:〈張愛玲的「超文典」表演書寫〉

《二十一世紀》2017年12月號,第164期。專題為「宗教改革五百年:馬丁路德的遺產」,刊載李弘祺教授文章〈馬丁路德與現代世界〉。

本期刊載學術論文五篇:

  1. 邢福增:〈反右派鬥爭與中國基督教〉
  2. 祝猛昌:〈滅資興社:反右後期中國高校的社會主義教育課程〉
  3. 孟強偉:〈願者上鈎:湖北省宜都縣右派摘帽初探(1959–1964)〉
  4. 林芬、林斯嫻:〈香港青年的中國觀:民族認同與學生運動〉
  5. 王 鴻:〈「主義之軍」的崛起──近代中國軍人形象的變遷〉

中大第二任校長馬臨教授於十月辭世,《二十一世紀》學人往事欄目特邀陳方正博士撰文〈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冬日懷馬臨〉以作悼念。

 

文物館《小園花放──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六十周年書畫藏品展》

本書為「小園花放──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六十周年書畫藏品展」展覽之同名圖錄,全書以彩色精印,中英對照。當中收錄中大藝術系、文物館與新亞書院書畫藏品共60項,大部分為首次公開,並收錄中大前藝術學講座教授高美慶教授、藝術系唐錦騰教授及文物館陳冠男博士撰寫之專題文章,以呈現藝術系六十年來於中國藝術教育的貢獻和承擔。

 

文物館《有鳳來儀:湖北出土楚文化玉器》

導覽手冊精選郭家廟、山灣、王坡、曾侯乙墓等兩周之際至戰國早期曾國墓葬出土之玉器17件(套),戰國中晚期九連墩出土玉器32件(套),以展示湖北地區兩周時期玉器的形制、功能及治玉工藝的發展,曾、楚玉器的相互關係及楚文化玉器的特色。

 

返回
鄭會欣教授訪談──我與中國文化研究所
最新消息
活動:中國文化研究所金禧活動系列
活動:2017年第三次「午間雅聚」:卜永堅教授主講「婦人楊氏之「復活」:清雍正年間「麻城獄」之研究」
活動:2017年第四次「午間雅聚」:余少華教授主講「香港跨世紀南音藝術家—吳詠梅博士(梅姨 1925–2014)」
活動:2017年第五次「午間雅聚」:張雙慶教授主講「《方言本字考訂︰閩粵方言的例子》」
活動: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香港中心、道教文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公開講座「消除罪惡──中國中古道教解脫之尋求」
活動:文物館 「Treasures from the Art Museu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展覽開幕典禮
活動:文物館「深秋古琴雅集」
活動:文物館「小園花放──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六十周年書畫藏品展」及「有鳳來儀:湖北出土楚文化玉器」展覽開幕典禮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主辦語言學講座及工作坊
活動: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合辦「回望──紀錄片觀摩系列」放映會
活動: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及中文大學出版社合辦「魯林教授的新書發布會」
活動: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辦公開講座
最新出版
活動:國際研究生「當代中國」研討班(2018年1月4至7日)
展覽:「紫甌清趣—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宜興紫砂展」
編輯委員會
 
過去通訊
202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中國文化研究所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中國文化研究所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