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年 第四期
展覽:文物館「合璧聯珠三──樂常在軒藏清代楹聯」(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 )
 

展覽日期: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
展覽地點: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展廳一

楹聯書法盛行於清代,是中國書法史上惹人注目的現象,蓋清代楹聯既有獨特的表現方式,更是文人日常酬應的風雅之物,其審美與社會價值實不容忽視。傳世清代楹聯甚多,除博物館外,亦見於各地私人收藏,然若論數量之大、藏品之精,則以樂常在軒為著。

樂常在軒主人黃仲方先生家學淵源、幼承庭訓、雅愛翰墨、精擅鑑藏,所藏清代楹聯品類豐富,遐邇聞名,與文物館亦淵源早種。早於1972年文物館成立翌年,黃先生父親黃寶熙先生即借出藏聯八十二對予文物館展出,並出版圖錄。其後數十年,黃仲方先生廣增庋藏,先後於2003年和2007年兩度假文物館以"合璧聯珠"為名,展出所藏清代楹聯,並出版圖錄,收載書蹟共三百幀,廣受好評。然此實只是樂常在軒藏聯之部分,尚有眾多珍藏未及公諸同好。是次再精選楹聯一百五十對,從清初王時敏至晚清康有為,凡一百三十四家,並展出其中七十一對,以饗各界,不僅進一步展示清代楹聯書法的豐富面貌,更體現出藏家的眼光與品味。

此展覽亦延承過往形式,由文物館統籌,藝術系共同策展,藝術系師生編製圖錄,並邀請學者撰寫專文。此合作方式不僅再次彰顯文物館與收藏家、藝術系、學者之間長期的良好關係,亦發揮了文物館作為大學博物館的特長與優勢。毋庸置疑,這是近年中國書法又一重要展覽,除了可讓公眾欣賞清人的筆墨藝事,亦可望為清代書法研究提供參考。

是次展覽精選展品如下:

行書五言聯
查士標(1615–1698)
灑金蠟紙本
各125 x 28.2 釐米
行書七言聯
乾隆皇帝(1711–1799)
紙本
各156.1 x 34.2 釐米
篆書五言聯
鄧石如(1743–1805)
紙本
各87.3 x 18.8 釐米
隸書七言聯
伊秉綬(1754–1815)
1815 年作
紙本
各240 x 31.5 釐米
隸書十一言聯
吳熙載(1799–1870)
1851 年作
灑金箋本
各239.7 x 29.1 釐米
楷書八言聯
曾國藩(1811–1872)
片金蠟箋本
各120.2 x 43.7 釐米
篆書七言聯
吳大澂(1835–1902)
紙本
各334.5 x 62.5 釐米
返回
李歐梵教授訪談──我的中大歲月
活動:2016年第四次「午間雅聚」──「臺灣新電影與軟實力」(林松輝教授主講)
活動:2016年第五次「午間雅聚」──「形式與身份:民國初期中國的折衷建築」(何培斌教授主講)
活動: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公開講座系列
活動: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香港中心、人類學系及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公開講座「想像吳哥:政冶、神話及考古」
活動:文物館「窯火天工: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歷代陶瓷展」精選講座系列
活動:文物館「合璧聯珠三──樂常在軒藏清代楹聯」開幕典禮、教育活動及公開講座系列
活動:文物館「深秋古琴雅集」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語言學講座及中心語詞序研討會」
活動: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與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合辦紀錄片放映會及導演座談會
活動: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經濟路在何方?」
最新出版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及亞太漢學中心 第十三屆國際研究生「當代中國」研討班 (2017年1月4至8日)
展覽:文物館「窯火天工: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歷代陶瓷展 」精選講座系列 (由2016年4月1日起)
展覽:文物館「合璧聯珠三──樂常在軒藏清代楹聯」(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 )
編輯委員會
 
過去通訊
202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中國文化研究所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中國文化研究所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