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叢》創刊於1973年,為優秀的中國文學英譯刊物,深獲國際譯界及學界讚譽。為慶祝《譯叢》創立四十週年,翻譯研究中心自2013年起舉辦《譯叢》文學翻譯傑出講座,邀請國際知名文學翻譯專家及學者出席,暢談翻譯經驗,藉此進一步走向《譯叢》的創刊目標:弘揚中國文化,為西方讀者搭建閱讀中國文學和中國人文思想的橋樑,共同體味文學翻譯的藝術魅力。 第三場「《譯叢》文學翻譯傑出講座」於2014年11月4日在香港中文大學蒙民偉樓舉辦。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中國文學系奚如谷(Stephen H. West)教授主講"Commentary: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Minimal Literacy in Text and Translation"(點評:文本和譯本中的文化信息和素養)。講座時長近兩個小時,奚如谷教授與到場的學生、譯者、學者及翻譯史相關領域研究者詳細探討了文學翻譯的相關問題,反響熱烈,受到聽眾的好評。 奚如谷教授應邀擔任最新一期《譯叢》「中國傳統小說評注專號」的客座編輯,談到這期《譯叢》的主題,他分享了自己當初在閱讀金聖歎評點的《西廂記》時一些啟發性的閱讀經驗,以及如何藉助翻譯檢驗自己對原文的理解。作為漢學家和中國文學的資深學者,他認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盡可能地忠實原著,可通過腳註等形式表達自己的見解,以確保讀者在閱讀時所接收的信息與閱讀原著相同,從而將原著更好地詮釋給讀者。 翻譯與中國傳統文學評點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的特性。長期以來,中國古典文學的英譯作品極少關注文學評點的翻譯,但文學評點作為寶貴的閱讀材料,通過傳達文字的含義和譯者的思維,能夠為讀者塑造更好的閱讀體驗。讀者在閱讀不同時代的評點作品時可以洞察到不同的時代風貌,同樣地,譯本也可令讀者感受到不同時代的譯者對作品的詮注方式及風格。奚如谷教授於演講中強調評點作品中的「眉批」和「夾批」的重要性,它們令讀者體會到評點作品在傳達原著信息過程所顯現的細微文化差別,加強讀者對作品的解讀。評點作品是詮釋古典文學的一種獨特方式,同翻譯作品一樣,具有寶貴的研究價值。奚教授鼓勵學者加強對評論作品的學術研究,為這種獨特的文學方式建立起更廣泛的讀者群。 《譯叢》文學翻譯傑出講座提供一個高水平的互動平台,以輕鬆自然的對話方式讓專家暢談文學翻譯的經驗及心得。翻譯研究中心誠摯希望,每年舉辦的傑出講座能夠更好地推動中國文學的英譯,更有效地提高翻譯的水平。 本場講座的視頻已上載於翻譯研究中心的網站,可通過以下鏈接訪問:http://www.cuhk.edu.hk/rct/。網站亦上載了翻譯研究中心的各種活動及刊物信息,敬請留意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