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 68 期
該期刊載論文六篇、書評論文一篇、書評十三篇,共約三百頁。
論文
1. 李洛旻:〈《荀子》「接人則用抴」解詁及其禮學意涵〉 2. 楊 博:〈戰國楚竹書非「史書」類文獻史料內涵析論〉 3. 郭偉濤:〈漢代弱水中下游流域邊防系統中的「置」〉 4. 莫德惠:〈明嘉靖初王陽明世爵終止問題考論〉 5. 盧敏芝:〈「藝術的社會主義」:田漢、南國運動與左翼世界主義視野下的唯美主義藝術實踐〉 6. 陳煒舜:〈興亡閱盡垂垂老,我亦新華夢裏人:袁克權、張伯駒詩作中的家族書寫〉
書評論文
1. Christoph Harbsmeier, "The Authenticity and Nature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書評
1. Ellen Widmer, "Bannermen Tales (Zidishu): Manchu Storytelling and Cultural Hybridity in the Qing Dynasty. By Elena Suet-Ying Chiu" 2. Rana Mitter, "China's Conservative Revolution: The Quest for a New Order, 1927–1949. By Brian Tsui" 3. Fredy González, "The China Order: Centralia, World Empire, and the Nature of Chinese Power. By Fei-Ling Wang" 4. Michela Bussotti, "Writing for Print: Publishing and the Making of Textual Author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y Suyoung Son" 5. Cynthia J. Brokaw, "Brush, Seal and Abacus: Troubled Vitality in Late Ming China's Economic Heartland, 1500–1644. By Jie Zhao" 6. Tze-ki Hon, "Civilizing the Chinese, Competing with the West: Study Societies inLate Qing China. By Chen Hon Fai" 7. Tim Wright, "Navigating Semi-Colonialism: Shipping, Sovereignty, and Nation-Building in China, 1860–1937. By Anne Reinhardt" 8. Keith McMahon, "Reading for the Moral: Exemplarity and the Confucian Moral Imagination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Short Fiction. By Maria Franca Sibau" 9. Hilde De Weerdt, "State Power in China, 900–1325. Edited by Patricia Buckley Ebrey and Paul Jakov Smith" 10. Haun Saussy, "Reading Philosophy, Writing Poetry: Intertextual Modes of Making Meaning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By Wendy Swartz" 11. On-cho Ng, "Apophatic Paths from Europe to China: Regions without Border. By William Franke" 12. Ho Hon Wai, "Speaking of Profit: Bao Shichen and Reform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By William T. Rowe" 13. Yung Sai-shing, "吳存存:《戲外之戲:清中晚期京城的戲園文化與梨園私寓制》"
詳細內容請瀏覽:http://www.cuhk.edu.hk/ics/journal/chi/journal.html 《二十一世紀》2019 年 4 月號,第 172 期
今年適值「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二十一世紀》特意刊出「五四百年專輯」,邀請多位名家分別從歷史、思想、文化等角度,針對老問題闡發新觀點。「二十一世紀評論」 刊出陳平原的 〈危機時刻的閱讀、思考與表述——紀念五四運動 一百周年〉、王汎森的 〈探索五四歷史的兩條線索〉 及李歐梵的 〈中國現代文學: 傳統與現代的弔詭〉; 而「學術論文」、「景觀」及「書評」等欄目的文章,都圍繞五四運動的種種作出討論與闡釋。
學術論文
金觀濤、劉青峰、邱偉雲: 中國現代主權觀念形成的數位人文研究 張千帆: 契約構造的失敗——從辛亥到五四 卞冬磊: 五四運動在鄉村:傳播、動員與民族主義 邵 棟: 五四新文學場域與劉半農的思想轉向
景觀
劉文英: 西化與現代化:民國時期的書刊雜誌設計
書評
區志堅: 從閱讀文化看知識資源——評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1833- 1898)》 劉進才: 文本、圖像與視野——評陳建華《文以載車:民國火車小傳》 申博聞 :「五四史」的另一種書寫——評陳學然《五四在香港:殖民情境、民族主義及 本土意識》 《二十一世紀》2019 年 6 月號,第 173 期
本期「二十一世紀評論」以「知識人與公共性」為題,配以多篇牽涉公共性討論的文章一併刊出,希望從中國的處境入手,通過方方面面的細部討論,拼湊出一條 粗略可辨的思路。
二十一世紀評論
趙鼎新: 當前中國最大的潛在危險 榮 劍: 從啟蒙知識份子到公共知識份子
學術論文
方德萬:現實政治中的五四運動 傅葆石: 文化冷戰在香港:《中國學生周報》與亞洲基金會,1950-1970(上) 董國強、樊建政: 文革時期「極左思潮」個案:上海「反復辟學會」(上) 王 遲: 中國「新紀錄運動」理論獻疑 翻譯研究中心《譯叢》(只限英文版)
Renditions, no. 91, is a general issue featuring a diversity of works originally writte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e begin with a special section devoted to seven relatively little-known short pieces by the extraordinary and tragically short-lived writer Xiao Hong 蕭紅, elegantly rendered by the distinguished translator Howard Goldblatt. Other features comprise Zhu Xiang's 朱湘 long satirical poem "The Cat's Admonition" 貓誥, a compact and clever allegory of the disposition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in the immediate post–May Fourth era; "The Man from Greece" 希臘人 by Lin Cantian 林參天, one of our first ventures into publishing translations of literature written in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hotograph" 一張照片 by Yeh Hsia-Ti 葉霞翟, the love story of the author and the brilliant Nationalist general Hu Zongnan 胡宗南.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研究》第 40 卷第 1 期
《中國語文研究》第 40 卷第 1 期已經出版。本期刊載三篇英文文章: 1. Mara Frascarelli、Marco Casentini:空主語在激進空主語語言中的解釋:漢 語的主題鏈與話語語義的要求 2. 董成如、金大衛:"什麼"反問句否定意義推導的修辭三段論研究 3. Lani Freeborn、John Rogers:影響第二語言普通話外國口音程度的非語言學 因素
期刊由 Sciendo(原 De Gruyter Open)以開放取用形式發行,文章可以從吳多 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的網頁下載:http://www.cuhk.edu.hk/ics/clrc/。
《民國人筆下的民國》
2017 年 5 月,中國當代文化研究中心舉辦了「民國人筆下的民國」國際學術討 論會。隨着近年民國人物的檔案、日記、回憶錄等新史料相繼開放和出版,為歷史學者深化民國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契機,研究成果迭出,蔚為風氣。是次學術討論會邀請了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日本及韓國等地二十多位民國歷史研究者發表學術成果,尤其着意通過考究日記、回憶錄等彌足珍貴的歷史材料,揭示民國以降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因由,以及親歷其境的民國人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文物館《雲行雨施:中國龍文物》
本書為展覽「雲行雨施:中國龍文物」之同名圖錄,全書以彩色精印,中英對照。當中收錄近二百項龍文物,歷新石器時代至二十世紀,包括陶瓷、金銀銅器、玉石、文玩、織物及繪畫等,並收錄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教授及中大文物館前館長林業強教授撰寫之專題文章。
文物館《填空補白 II:考古新發現明正統、景泰、天順御窯瓷 器》
本書為展覽「填空補白 II:考古新發現明正統、景泰、天順御窯瓷器」同名圖錄, 全書以彩色精印,中英對照。收錄158 件套御窯瓷器標本,均精選自景德鎮御 窯博物館珍藏,以 2014年景德鎮御窯廠最新考古發現為核心,分為「石破天驚」、 「帝王好尚」、「宴饗用器」、「盛世餘緒」、「承前啟後」及「綻放異彩」六個單元,圖版以多角度多細節呈現為特色。此外,圖錄同時收錄研究專文五篇,除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長江建新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助理研究主任(器 物) 王冠宇博士力作外,誠邀景德鎮陶瓷大學古陶瓷研究所及景德鎮市陶瓷考 古研究所考古及文物修復專家團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候選人高憲平先生,以及韓國高麗大學考古美術史學科兼任教授金恩慶博士惠賜洪文。另附正統至天順大事年表、宣德至成化瓷器紋樣對比表、三朝紀年瓷器表、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