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學術交流處(中國事務)
香港中文大學
2019 年 9 月 1 日 第 160 期
Office of Academic Links(China)
學生交流活動

1. 內地及台灣學生暑期研究體驗計劃參加人數持續上升
2. 中大及內地大學生聚首香港參與文化交流營
3. 中大舉辦甬港互訪計劃香港段交流活動
4. CU in Mainland & Taiwan 學生暑期交流活動概況及分享

---------------------------------

內地及台灣學生暑期研究體驗計劃參加人數持續上升

 

2019內地及台灣學生暑期研究體驗計劃於71日至817日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圓滿舉行。本年度參加學生多達138位,們來自以下46所內地及台灣大學(按繁體筆劃順序排列),參加者和院校數字均再創新高:

 

內地院校(38所)

 

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大理大學、山東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吉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醫科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河北醫科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華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浙江大學海南醫學院、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復旦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寧波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海洋大學、蘇州大學

 

台灣院校(8所)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大學

 

與計的學生在中大接受七星期培訓實習,各種科研項目及本處統籌的座談會、廣東話課程和文化體驗活動。期間有機會與中大師生互動交流,深入了解大學和香港的發展。參與今年研究體驗計劃的中大28個學術及研究單位如下(按繁體筆劃順序排列):

 

學院(6個)

 

中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法律學院、建築學院、藥劑學院

 

學系及課程(18個)

 

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化學系、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物理系、社會學系、政治與行政學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腫瘤學系、電子工程學系、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數學系、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體育運動科學系、地球系統科學課程

 

研究單位(4個)

 

中國城市住宅研究中心、天石機器人研究所、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行為研究中心

 

以下節錄本年度參加同學的一些感想及分享

 

導師給予我很多自由,讓我有很多時間充實自己,認識香港社會,理解港人想法,並重新認識所在的社會。這是一種跨越空間與時間的交流。喜歡與小夥伴一聊就停不下來的感覺,很有意思,很有收穫,這也是一種交流。慶這個夏天在香港,身處風暴中能讓我了解真相,理解當事人的想法。我不覺得恐懼,也沒停下遊走與探索的腳步,在這裡反而找到更多價值觀相似的朋友。感恩遇見的人都很可愛,感恩身邊的人對我都很溫暖,感恩中大給予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很幸運很幸福經歷這一切。(南京大學鄧懿同學)

 

這個夏天過得有些意外,事情好像發生在昨天,清晰而深刻。在旺角體驗大家強大的剁手本領,經歷八號風球,看到香港人的素質,即使在颱風下也能井然有序排隊搭巴士。在維港和山頂看過香港最美麗的夜景,感歎香港真是個多彩的城市。小分隊一起去大嶼山,看到粉色的海豚,這該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馬料水碼頭搭船到塔門島,炎夏讓我們差點中暑。和小夥伴一起去盛記喝酒談心,一起在敬文開黑打遊戲,一起煮飯......(中國農業大學孫僖同學)

 

與實驗室的學長姊在一起的時光格外快樂:兩岸三地的人坐在一起,討論實驗的目的和可行性,偶爾互相調侃對方,讓生活多了一點不一樣的色彩,至少我們在實驗室出現的時候都是充滿歡笑聲的。在實驗室最後一次飯局上,老師說了一句似褒似貶的話:「有你們來,實驗室才這麼活潑!」不過我們最終也做出成品來,也學到了很多。夢境就像天上的雲朵一樣,看似美麗但卻又脆弱,唯一不同是雲朵會隨風消散,但夢境會隨思念在你我心中勾起一絲絲名為回憶的相片集。謝謝實驗室的學長姊和老師帶領我度過充實這七周。謝謝所有小夥伴,有你們才讓這七周變得精彩!(國立台灣大學陳昱志同學) 

為推動中大與兩岸院校之間的研究合作,協助培訓科研人才,並為兩岸學生提供來港研究實習的機會,同時促進三地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了解,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自2008年起每年舉辦內地及台灣學生暑期研究體驗計劃。計劃至今經已成功舉辦12屆,合共接待過899位學生。 

---------------------------------

中大及內地大學生聚首香港參加文化交流營

 

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於85日至10日舉辦「2019內地大學生香港文化交流營」。來自內地29所大學的75位學生,與18位中大學生大使,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校園聚首一堂,一交流體驗。參與活動的內地院校名單如下(按繁體筆劃順序排列):

 

中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語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浙江大學、深圳大學、清華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復旦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雲南財經大學、韶關學院、蘭州大學

 

為期六天的交流營涵蓋一系列體驗學習活動,包括專題講座、工作坊、校園定向、訪問公營機構及博物館,以及參觀香港特色景點等,讓來自內地院校的同學深入了解中大以至香港高校的學習、生活及文化,同時加深認識香港政治、經濟及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各地同學並在活動期間建立珍貴友誼,留下難忘回憶。以下節錄本年度部分參加學生感想:

 

作為各地優秀大學生,相信大家都講求多元、開放,注重不同體驗。這一次我們因為中大交流營,來到這座山頭聚在一起。無論來自何地,無論來自哪所學校。在這裡,我們拋棄了學校、年齡、身份,只剩下一個個有趣的靈魂:遊戲時迸發出一次次有趣的火花,交流時純粹而有深度的思想交鋒,瞭解陌生卻意義非凡的未知領域。交流營就個人而言,不僅對香港歷史文化、美食有清晰的認知,更補充我在遊戲、學科領域的知識欠缺。六天的時間能收穫這麼多東西,我想,在整個人生的尺度上,也是足夠少見,而足夠珍貴的了。(東北師範大學董茂同同學)

 

在歷史博物館看香港的前世今生,在平等機會委員會和大館實地感受香港的法治變遷,在中大校園感受有別於內地高校的管理方式和教學特色,在茶餐廳和大排檔品嘗最具香港特色的味道……從各方面觸摸香港,感受獨特社會文化氣氛,可謂實至名歸了。雖然每天回到宿舍都累到不想說話,恨不得把自己砸進床裡,但在整理行程和照片時滿載而歸的幸福感與充實感讓我非常感動。(西安交通大學楊智貽同學) 

本處自2010年起每年暑假舉辦文化交流營活動,為中大與內地學生之間提供互相認識的寶貴機會,交流互動,進一步鞏固中大與內地院校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 

---------------------------------

中大舉辦甬港互訪計劃香港段交流活動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在811日至16行甬港精英大學生互訪研修計劃(香港段),邀請寧波大學(寧大)20位學生及2位教職員赴港參加活動,促進師生交流聯繫。活動獲李達三國際交流發展基金慷慨支持。

 

寧大師生在中大教職員和學生大使帶領下,參與一系列學習及考察活動,一同在中大校園內聽課,學習廣東話,並有機會參觀香港多個博物館和公共機構,了解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中大與寧大在2011年簽署李達三國際交流發展基金項目協議後,雙方共同積極推動學術和學生交流、科研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本年度的寧波段活動在523日至29日圓滿舉行。 

---------------------------------

CU in Mainland & Taiwan 學生暑期交流活動概況及分享

 

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今年夏季繼續與多所海峽兩岸高校合辦學生短期交流活動,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學生提供體驗學習機會。活動類型包括文化體驗、學術競賽、服務學習、專題考察等。連同8月舉辦的吳大猷科學營(吳大猷學術基金會主辦),本處從4月至今舉辦46個活動,派出418名學生參加。以下節錄近期活動參加者的感想分享:

 

這次實地走訪讓我更深入了解蘭州人民、文化和歷史,形象變得更立體、豐富,不再是紙上隻言片語:桑科草原的自然風貌為我呈現清新、悠閒、自在的甘肅。就在星星底下,身穿民俗服的婦人帶領我們圍著營火跳舞,伴隨煙花、月光、蟲鳴、民俗音樂。居民過著游牧生活,人和自然間的關係和諧而融洽。另一方面,原以為農村小孩渴望知識但沒學習機會,在積石山保安族中學參與社區服務的幾天卻發現,他們其實毫無學習動力,明知「知識改變命運」卻不願費力改變。歸根究底,是學校和家庭都不重視教學所致。這些經歷讓我明白到,不是每個少數民族都像我們以為那麼單純、樸素,卻都有各自的難處和限制。(蘭州大學「絲綢之路民族社區訪問計劃實踐課程」參加者王碧蔚同學)

 

這次支教重點是到玉湖中學開展夏令營,負責教授初二孩子英語課和美術課。他們很珍惜上課時間,英語課時複習學過的課文仍大聲跟讀,唱英文歌時也逐句認真學習;做手工時一聲不響,專注得令我心中讚歎不已。後來才知道平日的美術課、音樂課等都被主科老師拿去用,所以他們更珍惜夏令營的時間。另外,我們在小學也上了兩天課。看到又大又美的校園時,我心想:「為什麼要來支教?跟我想像中的破舊課室完全不同!」看到當地小三生連AZ也不能正確默寫,的確吃了一驚。原來學校缺乏的並非硬件,而是軟件,是師資。這提醒我要珍惜,在香港成長其實是多麼幸運。(上海交通大學「雲南大理洱源公益支教」參加者麥小彥同學)

 

本次科學營以醫療為主題,大會邀請全球各地學者,包括吳建仁副總統、中研院吳大文院長,以及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基因研究專家跟同學分享。我了解到目前醫療趨勢為個人化及提早測量,從治病提升到為個別制定醫藥方案,以至度身訂造健康計劃,減少患病風險;從基層醫療入手,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分析健康風險,再以基因治療、訂造合適藥物等醫療手段保障健康。故此,本次活動橫跨公共資源分配、醫療倫理、基因研究、生物科技、計算機工程及科學至統計科學,短短三四日內,所知所聞可真是上山下海,擴闊得很遠。(吳大猷科學營參加者余嘉卉同學)

 

新學年本處即將舉辦更多體驗學習活動。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與本處陳嘉蕙小姐Kit(電話:39434412電郵:kitkwchan@cuhk.edu.hk)或鍾毓晞小姐Lydia(電話:39433225;電郵:lydiachung@cuhk.edu.hk)聯絡。

本年研究體驗計劃有多達138位參加者,數字冠絕歷屆

在實驗室内體驗中大的學術氛圍(北京大學張展同學提供)

參與學系的研討座談(中山大學黃璟琿同學提供)

在生物醫學學院中遇到好教授、好同學(南開大學黎江川同學提供)

於大埔河流採集樣本做實驗(中國農業大學連嫻奕同學提供)

研究體驗計劃參加者參觀益力多廠

研究體驗計劃參加者前往深圳,參觀當地多家企業及科研機構

研究體驗計劃參加者趁周末空餘時間暢遊大嶼山

研究體驗計劃參加者前赴長洲,感受香港離島風光

接近30所内地大學的學生聚首一堂參加夏令營

本處黃咏處長在夏令營開幕典禮上主禮

夏令營參加者登上太平山頂「打卡」留念

夏令營參加者參觀文化博物館

夏令營參加者參觀房屋委員會展覽中心,了解本港公營房屋發展

中大及寧大兩校師生在香港段開幕典禮上合照留念

陳浩然教授(左)向寧大師生分享對全人發展及領導才能的見解,並闡述大學在這兩方面的工作

中大代表帶領寧大師生登上新亞書院合一亭

兩校師生一同參觀廉政公署

 
 
:: 返回本期目錄
:: 學生交流活動
:: 行政人員交流
:: 學術交流經費申請
:: 最新學術交流協議


查詢、建議及投稿
oalc-enews@cuhk.edu.hk.

截稿日期為每月22日。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香港中文大學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