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學術交流處(中國事務)
香港中文大學
2016 年 9 月 1 日 第 124 期
Office of Academic Links(China)
學生交流活動

1. 內地及台灣學生暑假研究體驗計劃參加人數過百
2. 內地大學生香港文化交流營在中大舉行
3. CU in Mainland & Taiwan 2016八月學生交流活動概況
4. 2016/17學生大使計劃現正接受申請

-------------------------------------------

內地及台灣學生暑假研究體驗計劃參加人數過百

 

2016內地及台灣學生暑期研究體驗計劃於629日至817日在中大圓滿舉行,今年合共有108位同學來到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的25個學術及研究單位參與計劃,參加人數為歷來最多,也是首次超過100人。各同學分別來自內地及台灣以下32所大學(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內地院校(共25所)

 

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暨南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

 

台灣院校(共7所)

 

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清華大學、樹德科技大學

 

參加計劃的同學在中大接受7星期的研究培訓,並參與各種科研項目及訪問活動:其中包括本處統籌的座談會、廣東話課程和文化體驗活動,參觀香港不同公共機構和博物館,還有機會與中大師生互動交流,深入了解大學和香港的發展。參與計劃的中大學術及研究單位元如下(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學院(共6個)

 

工程學院、中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藥劑學院

 

學系及課程(共13個)

 

化學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電子工程學系、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政治與行政學系、信息工程學系、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物理系、社會工作學系、體育運動科學系、統計學系、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地球系統科學課程

 

研究單位(共6個)

 

中國城市住宅研究中心、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天石機器人研究所、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以下節錄本年度部分參加計劃同學的感想:

 

群山疊翠的中大,讓人彷彿置身仙境。想到能在如此美麗的學校做研究助理,快樂的種子已在心田播種萌芽。不但認識了許多卓越的內地學生,也與台灣幫在異地相互扶持,驚喜慶生。真心感謝信息工程所的陳俊傑教授和一眾兄弟姊妹把我當家人一樣照顧,以及OALC舉辦如此高優質之交流體驗活動,不僅搭配許多極具意義的校外教學,同時兼具學術交流,讓我更了解香港這萬種風情的滋味。(國立交通大學魏良育同學)

 

香港一切都新鮮不已,讓我們睜大眼睛,瞳孔裡緩緩放映著這座魅力無敵的都市散發的霓虹與光色。我們一起爬山,一起出島,一起戲海。一切都好得不行,每一幀都是上天在做美。然而時間繼續在奔走:實驗告一段落,我們迎來閉幕,突然驚覺真的已經留不住了。我們從全國各地,掉落到同一個巢裡,相識相親。然而我們之後又會踏入另一段旅行,在流逝的時光裡掛念這些好友,更會在未來繼續感激與關愛身邊的人。(中國農業大學劉鵬同學)

 

公共衞生學院的劉德輝教授和巫潔嫻教授安排很周全,百忙中抽出寶貴時間與我們交流,針對我們的疑問也耐心解答。回首想想,在活動剛開始時,我並沒有想到自己會得到這麼多。隨著和同伴日漸加深了解,才漸漸意識到在CUHK的每一天是多麼珍貴。我會永遠記住這裡的一切。別離不是結束,分別也是一種開始。我將懷著愛與感恩用心完成研究生任務,希望再坐上東鐵線,回到這美麗的校園,開展下一段旅程。(中山大學邵子杰同學)

 

幾次旅遊來港都是吃吃喝喝及購物,這次我開始深入觀察並了解貧窮、居住等問題。很感謝中大社工系的老師給予我做研究報告的協助,還有感謝陳季康教授給我機會與他合撰明報專欄,刊登我所研究的復和公義,並在寫文章的過程中不斷指導,告訴我要有能力將複雜的東西,用最簡單的語言讓大家明白。OALC從計劃開始到現在給予生活大小事情的協助,也是我在這次計劃裡,打從心裡感到最溫暖的地方。(國立臺北大學蔡宛儒同學)

 

推動中大與兩岸院校的研究合作,協助培訓科研人才,並為兩岸學生提供來港研究實習的機會,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相互了解本處自2008年起每年舉辦內地及台灣學生暑期研究體驗計劃如對於計劃有任何查詢,歡迎聯絡本處梁卓楠先生Simon(電話:39434412;電郵:simoncnleung@cuhk.edu.hk)。

-------------------------------------------

內地大學生香港文化交流營在中大舉行

 

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於81日至6日舉辦「2016內地大學生香港文化交流營」,來自內地23所大學共77位學生參加了本次活動,數字為歷屆新高。院校名單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如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首都醫科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韶關學院、深圳大學、四川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南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清華大學

 

為期6天的交流營包括一系列體驗學習活動,專題講座、工作坊、校園定向、到訪公營機構及博物館等,並參觀香港特色著名景點,讓來自內地各院校的同學深入了解中大以及香港高校的學習和生活文化,同時認識香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活動期間他們與中大同學打成一片,建立珍貴友誼,留下難忘回憶。以下節錄本年度部分參加學生感想:

 

這是第一次真真正正融入到這個國際大都會,了解這個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在趣味粵語課上,我感悟到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正如歌詞中寫到的,「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反映出香港人努力不輕言放棄,勇於追求理想的精神。每個香港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拼搏奮鬥的身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華南師範大學李婷同學)

 

這次文化交流以校園為主線進行,讓我感受到之前以遊客身份無法看到的,一個熟悉又陌生的香港。兩地學生接受教育和成長的環境存在許多差異,導致對問題的認識和觀念存在區別或分歧。我曾一度悲觀認為這些差異會造成文化疏離,甚或會產生諸多摩擦、矛盾和裂痕,但似乎我戴著放大鏡來看這些差異了。感謝CU辛勤付出的每一位,陪我走過香港的大街小巷、展館校園,讓我感受到CU的溫度,看到溫情、友好、充滿活力的香港!(中山大學曾聞生同學)

 

我很高興有機會能與香港的同齡人接觸,從而對陸港問題有所了解。我本來想接待我們的香港同學至少會是堅定的「中國派」,可沒有想到他們更多也只認同香港人的身份。我還很高興認識了內地十幾所高校的夥伴。他們各有特點:湖南同學的口音特別搞笑,深圳同學幽默感很強,重慶同學思想前衛……在這六天中,我體驗到的不僅是大陸與香港的交流,也有大陸各個地方的交流。(清華大學宋知行同學)

 

本處自2010年起每年暑假舉辦文化交流營活動,為中大與內地學生之間提供互相認識的寶貴機會,也讓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經驗的同學交流互動,同時進一步鞏固中大與內地院校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

-------------------------------------------

CU in Mainland & Taiwan 2016八月學生交流活動概況

 

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8月份與多所內地高校合作,合辦4個學生短期交流和體驗學習活動,共派出15名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參加。其中上海交通大學的兩個活動均為新合作項目(以*號標示)。各位同學在穿梭神州,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的同時,也認識了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收穫甚豐。以下為各項活動概況: 

 

活動名稱

主辦院校

目的地

人數

「城市創變客」暑期工作坊

清華大學

北京

10

嶺南文化行—第七屆粵港高校嶺南文化學術夏令營

中山大學

廣州

3

長城助學計劃*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1

相約福安-建築遺產保存狀況調查與保護*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1

 

本處將在新學年繼續舉辦更多學生交流及體驗學習活動。有關活動資訊將於開學後陸續公佈。如對本處活動有任何意見或查詢,歡迎聯絡本處梁卓楠先生Simon(電話:39434412;電郵:simoncnleung@cuhk.edu.hk)。

-------------------------------------------

2016/17學生大使計劃現正接受申請

 

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每年接待數以百計來自內地和台灣的訪問團到訪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當中包括高校的校領導和學者,亦有不少學生。本處透過學生大使計劃,招募中大同學在課餘幫忙接待訪問團(特別是學生團),並協助籌辦本處各項學生活動。

 

學生大使的主要職責是代表中大帶領來賓參觀校園,並與到訪的學生交流。我們亦鼓勵曾經前赴內地或台灣交流的同學能夠把握機會,一盡地主之誼,向來訪院校介紹中大的特色。

 

2016/17年度的學生大使計劃現正接受報名。本處將為學生大使提供培訓,參加者完成培訓後將獲安排接待訪問團,並按大學的「學生工讀計劃」得到補助。有興趣的全日制中大同學均可申請。請在923日(星期五)中午12時前登入以下網址報名

http://www.cuhk.edu.hk/oalc/STUDENT_TRIP/HTML/chi/latest.html

 

培訓暫定於927日(星期二)及29日(星期四)下午2:30舉行。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聯絡本處梁卓楠先生Simon(電話:39434412;電郵:simoncnleung@cuhk.edu.hk)。

研究體驗計劃參加者在開幕典禮上精神抖擻留影

來到香港,當然要學廣東話啦!

研究縱使辛苦,周末也會忙裡偷閒,好好體驗遊歷(郭伯凱同學提供)

中大協理副校長及大學輔導長吳基培教授(中)向研究體驗計劃參加者逐一頒發證書及紀念品

參加者忘情表演歌舞,與其他同學和中大教職員打成一片

兩岸108位同學完成七星期培訓,在閉幕典禮上合照留念

交流營參加者與中大協理副校長王淑英教授(首排左三)在八號風球下合照(劉耀琮同學提供)

透過集體遊戲,參加同學打成一片,互相認識(劉耀琮同學提供)

交流營參加者參觀中大新亞書院合一亭(劉耀琮同學提供)

營員一同訪問平等機會委員會,了解本港反歧視條例執行情況(劉耀琮同學提供)

小組與授課老師合影(楊裕仁同學參加清華大學活動後提供)

Workshop大组合影(潘子怡同學參加清華大學活動後提供)

中大同學參觀流動兒童服務中心(李麗妍同學參加清華大學活動後提供)

粵港學生在破冰遊戲中結下不解情緣(張栢濠同學參加中山大學活動後提供)

粵港學生在活動結束前愉快留影(張栢濠同學參加中山大學活動後提供)

與我任教的1414班離別時(關卓怡同學參加上海交通大學活動後提供)

進入蘇家圍田野調查中(嚴少文同學參加中山大學活動後提供)

 
 
:: 返回本期目錄
:: 學生交流活動
:: 出訪活動
:: 行政人員交流
:: 重要來訪
:: 活動邀請
:: 經費申請
:: 資訊交流
:: 最新學術交流協議
:: 活動預告


查詢、建議及投稿
oalc-enews@cuhk.edu.hk.

截稿日期為每月22日。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香港中文大學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