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聖彼得堡的日子

鄧蕙盈 (中醫學院學生)

去年十二月,我參加了由民政事務局和青年事務委員會合辦的國際青年交流計劃,並與另外四位香港青年大使,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進行了為期八天的交流活動,一睹俄羅斯這個神秘的國度。聖彼得堡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城市,她曾為俄羅斯歷史上多個王朝的首都,是一座源遠流長的文化古城。我們抵達聖彼得堡當時正值嚴冬,每天只有大約六小時的日照時間。沒有太陽的時候,四周一片寂寥,整個城市也彷彿正在冬眠。

獨特的天氣狀況,讓人的頭腦特別清醒,並能靜下心來思考。在人口只有五百萬的聖彼得堡,竟有超過二千多所圖書館及二百多所博物館。當地人們對自己國家、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認識,甚至對生命、生活及社會的反思,都為我帶來許多啟發。這讓我明白生活從來都不只是為了延續每一口氣而存在。

一個城市的生命力在於人民,人民的生命力在於精神。這份精神就是文化的根源,深深滲入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是大家最渴望見到的陽光,更是一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許多人或許認為這份精神只是一份對理想的憧憬,在現實社會上存在着許多的制肘。然而,經過自古以來前人不斷的訓誨可見,這份精神上的追求卻要比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更能滋養我們的生命。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東西而活着。」生命本身就是要活着,活着讓我們意識到自我,發現自我則讓我們找到生命的意義。「道不遠人,遠人非道。」「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一個人如是,一個社會亦然。人民的精神意志成就了一個國家的高低,亦是社會能否繁榮穩定的最高標準。一個以精神文化為軸心的城市不等如要捨棄經濟,反而,其整體發展必定要比其他國家好,因為這是按着她應有的步伐前進。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最好」的一樣事情,最理想的狀態從來只有在恰如其分的情況下才能呈現這份美好。

在香港,這個物質充裕的都市,當人們以努力換來甚麼都不缺少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沒有時間。生命中的觀察、感受和思考往往需要的就是時間去摸索、沉澱和實踐。生命就是時間,然而,時間無情,人卻有情,情之所在,心之所安。情常在,生命才活得有意思,活着就是要去感受生命。生活從來都不只是為了延續每一口氣而存在。


回到今期
悠悠桂花香
仁智互見的晚宴
栽種國畫夢 
科海拾貝四十年:辛世文院長的創新之道
眾樂樂
隨心一手藝
首屆英文歌唱比賽
我在聖彼得堡的日子

聯絡我們
電話 : 3943 1441
電郵 : shho-college@cuhk.edu.hk

過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