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於2020年11月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欣悉館藏中十五種古籍善本獲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甄選標準嚴謹,主要收錄1912年以前書寫或印刷、以中國古典裝幀且具備學術思想、歷史和文化價值的珍貴古籍。這是自2008年公布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後,首次有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學圖書館珍藏古籍入選。
古籍善本歷史在中國古代,指經過仔細的校勘、無訛文脫字等的書籍方能稱之為「善本」。時至今日,「善本」一詞不單指精校或精刻的版本,更延伸至具學術資料性、歷史文物性和藝術代表性的古籍。中大圖書館館藏中,在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前刊印的也會歸類為「善本」。圖書館現收藏逾900種共16,000冊善本,包括元、明、清的刻本、抄本、稿本,以及日本與朝鮮等刻本,當中不乏罕有傳世珍本。 中大圖書館所藏善本最初分為兩部分,首部分為新亞書院、崇基書院和聯合書院之善本珍藏。第二部分則由大學圖書館創館館長及著名學者裘開明博士在1960年代致力建設。亦有部分珍本由學者、個人或團體捐贈。圖書館於2008年獲北山堂基金捐贈歷來最大批古籍贈書,此藏書為已故利榮森博士的私人珍藏,這批中國古籍合計1,383種,共9,886冊,其中共有善本52種。是次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十五種古籍,其中六種即由北山堂基金所贈。入選的古籍包括《易本義附錄纂疏》(元刻本)、《青湖先生文集》(明刻本)、《紀古滇說原集》(明刻本)、《宗玄先生文集》(明抄本)、《書影》(清文瀾閣《四庫全書》寫本)、《中丞集》(清文瀾閣《四庫全書》寫本)、《乙亥見聞》(清稿本)、《能爾齋印譜》(清鈐印本)等珍本。入選的古籍涵蓋雕版印刷、套印、稿本及抄本等。保存及數碼化珍貴古藉過往這些古籍皆分散於大學圖書館及三間書院分館。2002年,圖書館決定建立書庫以永久收藏及集中保存這批書籍。在大學的特別撥款下,設計完善的善本書庫得以建成。書庫內的溫度、濕度、照明、防火、空氣質素和保安設施,均有嚴密監控。隨著科技進步,圖書館自2006年開始掃描中文古籍,以茲永久保存此等文化遺產。目前,所有元明刊印的善本書籍、中醫古籍、道教古籍及十五種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均已完成數碼化。為與公眾分享這些珍貴文獻及傳播知識,上述古籍已於網上「香港中文大學數碼典藏」開放閱覽。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入選珍本https://repository.lib.cuhk.edu.hk/tc/collection/cuhk-rarebook/precious中國古籍庫https://repository.lib.cuhk.edu.hk/tc/collection/chi-rarebook 中醫古典文庫https://repository.lib.cuhk.edu.hk/tc/collection/chimed 道教經典文庫https://repository.lib.cuhk.edu.hk/tc/collection/daoist 北山汲古:利氏北山堂贈中國古籍善本https://repository.lib.cuhk.edu.hk/tc/collection/bst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特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oZKtrc9fQ&featur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