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 第一期
活動:2017年第一次「午間雅聚」──「天人合一和中醫養生」
2017年2月27日,中國文化研究所「午間雅聚」活動有幸邀得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署理院長林志秀教授擔任講者。他的演講主題為「天人合一和中醫養生」。


林志秀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署理院長

林志秀教授於1987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醫療系,畢業後從事中醫臨床工作。1994–1999年於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攻讀生藥學哲學博士學位。1998–2002年受聘於英國中薩大學(Middlesex University)傳統醫學系任中醫學高級講師。200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現任職副教授,並擔任該學院針灸學理學碩士和中醫學理學碩士課程主任。研究領域包括:(1)中醫藥治療銀屑病、濕疹、胰腺癌以及神經保護中藥的藥理研究;(2)系統性評估中醫藥治療一些重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針刺治療中風後吞咽困難和膀胱活躍症的臨床試驗。至今在本港和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中醫藥研究論文14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的約110篇。


林教授首先介紹天人合一的內涵。天人合一在中醫理論中也稱為天人相應。中醫認為人體與自然的關係十分密切,强調人對天地自然界和諧適應的重要性。天人合一不僅是中國哲學的根基,也是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的精髓。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九十六歲高齡時寫下「中國文化對未來人類可有的貢獻」這篇文章,其中也提到天人合一體現中國文化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獨特理解,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中醫的重要論著《黃帝內經》便記錄有關於天人合一的論述,如「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及「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從中醫理論而言,天人合一包括兩個基本觀點:一、人的生命活動必須與天地的陰陽變化相適應,能適應者則健康,不能適應者則為病;二、人體內部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與天地自然變化相類似,因而可以通過研究天地的現象來推論和闡明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變化。中醫學在診治疾病强調重視天時、地域環境因素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做到因時因地制宜和辨證論治。

林教授接著為大家講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如何指導中醫的養生方法。順應自然調理身體正是中醫養生的重要部分。中醫學認爲,養生之要在於適應自然規律,保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因此中醫主張採取相應的養生措施來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以達到避邪防病、保健與防止早衰的目的。例如中醫主張順時攝食及適寒溫,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林教授詳細簡述中醫如何主張人們根據四季變化進行飲食調節及起居養生。春天宜多食能溫補陽氣之食物,即食辛甘溫升散之品,以助陽氣升發,如韭菜、大蒜、蔥、茼蒿、香菜等。但不宜食大熱、大辛之品,如參、茸、附子等,以免升發太過。在生活起居方面,春天白天漸長,人應晚睡早起,以適應自然界生發之氣。夏天則適宜多吃些能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番茄、綠豆、黃瓜等。夏天也適合進行輔助陽氣的外治法,即「天灸療法」。「天灸療法」是在三伏天,即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進行的一种外治法。方法是將中藥敷貼於特定的穴位上,通過辛散温熱性質的中藥刺激身体穴位,激發人體陽氣,平衡陰陽及調理臟腑,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在作息方面,夏天應該晚睡早起。晚睡以順應陰氣的不足,早起以順應陽氣的充盈與盈實。秋天應該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品,以防秋燥傷陰。芝麻、蜂蜜、銀耳、梨、燕窩等都是非常適合在秋天攝入的食物。在作息方面,秋天適合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冬季飲食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平陽」的原則。避寒就溫,溫陽護陰,以使陰陽相對平衡,身體健康。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多吃新鮮蔬菜。冬季天氣寒冷,適當吃火鍋可以溫補人體的陽氣。也是膳食冬令進補的好方式。羊肉、鵝肉、鴨肉、栗子、蘿蔔等都是非常適合在冬天攝入的食物。在作息上,冬天應該早睡遲起。早睡可以保養人體的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而遲起以養人體陰氣,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嚴寒,保持溫暖。另外,林教授指出,養生還要順應地理環境,即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氣候特點和生活習慣,選用適宜的食物和補品。如北方嚴寒,人們應該熱補,適合攝入牛肉、羊肉、人參、鹿茸等;南方氣候濕重宜清補兼化濕,適合攝入乳鴿、雞、沙參、苡仁、綠豆等。

林教授最後總結道,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是中醫養生的重要指導依據。合理運用這一理論可取得養生保健的良好效果。

返回
勞格文教授訪談:「我在中文大學的教學與研究」
最新消息
活動:2017年第一次「午間雅聚」──「天人合一和中醫養生」
活動:中國文化研究所金禧活動系列報告
活動: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公開講座系列(羅貴祥教授主講)
活動:翻譯研究中心「書寫中國翻譯史」第七屆中國譯學新芽研討會
活動:文物館「明代女畫家李因繪畫展」開幕典禮及專題講座
活動: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與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合辦「回望─紀錄片觀摩系列」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語言學講座
最新出版
文物館「窯火天工: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歷代陶瓷展」(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5月28日)
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所聯合舉辦第四屆中國文化研究青年學者論壇(2017年5月25至27日)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聯合主辦海上絲綢之路組曲(2017年3月27日至4月30日)
編輯委員會
 
過去通訊
202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中國文化研究所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中國文化研究所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