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年 第三期
最新出版
  • 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澳門黑沙玉石作坊》
  •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通訊》第92卷第2期
  • 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香港道教與扶乩信仰:歷史與認同》
  • 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廣州府道教廟宇碑刻集釋》


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澳門黑沙玉石作坊》

本書是澳門黑沙遺址出土四千年前石英飾物作坊聚落的考古發掘圖錄和研究專刊。書中主要反映2006年由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大學共同在澳門考古發掘的成果。澳門黑沙遺址的考古證明,在石英環玦生產過程中,玉工已掌握了先進的旋轉輪軸機械,出土石質軸承是最重要的證據。本書是中國史前軸承首次的系統研究。書前有饒宗頤教授撰序,並有香港大學鄭煒明教授的論文〈澳門黑沙遺址的學術及社會意義〉。全書共340頁。如欲訂購,請聯絡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通訊》
第92卷第2期

《中國語文通訊》第92卷第2期(2013年7月)已經出版。本期刊載四篇論文,三篇屬於「語文教學」類,一篇屬於「語文研究」類。各篇文章的PDF檔可於中心網頁免費瀏覽下載:http://www.cuhk.edu.hk/ics/clrc/


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香港道教與扶乩信仰:歷史與認同》

由日本茨城基督教大學的志賀市子教授所撰寫的《香港道教與扶乩信仰:歷史與認同》作為「道教研究學術論叢」的首本專刊,已於2013年9月出版。在香港市區林立的唐樓中,分布著一批俗稱「道堂」或「道壇」的宗教組織,從事「扶乩」這一中國古老的降神術以及誦經活動。這類屬於道教系統的宗教團體,由於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外部特徵,歷來不太為人所知。本書作者前往道堂實地參與觀察、訪談調查,結合道堂發行的刊物,以及在香港、廣東、日本所收集的地方志、文史資料、筆記、善書等文獻資料,從信仰、功能、歷史背景與展開過程四個層面描述道堂的全貌。本書通過具有歷史視域的民族誌的敘述方式,揭示出香港道堂和近現代香港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宗教、社會、歷史等各種因素間的錯綜關係。

本書著者志賀市子,日本筑波大學歷史和人類學博士,現任茨城基督教大學助理教授。譯者宋軍,先後供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長期研究明清宗教結社歷史、基督教會史。有關訂購詳情,請聯絡大學出版社


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廣州府道教廟宇碑刻集釋》

由黎志添教授、李靜博士編著的《廣州府道教廟宇碑刻集釋》一書將於今年10月底由北京中華書局和香港三聯書店聯合出版。本書旨在網羅廣州府道教民間廟宇的相關碑刻。廣州府縣道教廟宇共121座,時代從宋、明而迄清末(1910)。調整結果發現在廣州府屬及其十三個縣境內與道教廟宇的歷史活動有關的碑刻文獻共有282通。這些碑刻文獻資料將提供大量的社會經濟、歷史、宗教制度和思想意識等豐富信息,對研究地方道教史或一般宗教社會史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另外,本書的突出貢獻還在於:本書所收282通道教廟宇碑刻之中,有112通是編者通過實地訪查48座道教廟宇之後而獲得的研究成果,佔全書收錄碑文總數的百分之四十。

本書每個廟宇的單元中,包括了廟宇名稱、廟宇簡介、碑題、碑刻信息、碑文正文、作者簡介,以及碑文考釋等項。其中「廟宇簡介」部份,扼要地說明每一座道教廟宇的歷史沿革、神壇和神像的佈置。這些介紹都是過去宗教碑刻出版集所缺乏的,但對一般讀者而言則是非常有用的歷史補充資料。「碑文考釋」主要是對碑文內容的介紹和評價,以介紹為主,評價為輔;但即使是評價,也儘量依據碑刻和文獻資料,以及撰寫者的研究成果。碑文考釋以外,本書也提供了作者的生平簡介。

為了使讀者方便查閱、比較,每一座道教廟宇及每一通碑刻文都有系統和規則的編號,另外本書還編制了目錄和索引。在附錄部份,列出了分別按照碑刻的年份、碑題筆劃、撰碑者筆劃、碑刻總序號排列的四種目錄表,方便讀者查閱每一通碑文的相關信息。

本書針對的讀者,首先是對中國宗教史(包括道教及民間廟宇)及地方社會史有興趣的學者;其次是對研究廣州歷史有興趣的讀者,特別是想要瞭解廣州從宋到清的道教發展及其與地方廟宇的關係的讀者;第三是對傳統中國廟宇信仰有興趣的一般讀者。

此書分為內地版和海外版,由北京中華書局和香港三聯書店分別在內地和香港發行。兩個版本均分為上下兩冊,16開彩印,其中第二冊包括了各種地圖、廟圖和碑刻圖片。大部份圖片由作者實地拍攝,此次首度公開,彌足珍貴。

返回
漢語語言和文學中的韻律功能
最新消息
最新出版
文物館 「不如閒室捐贈彭襲明書畫」展覽
文學院主辦及中國文化研究所協辦「學院講座 2013-2014上學期」
編輯委員會
 
過去通訊
202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中國文化研究所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中國文化研究所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