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1 月 30 日 第 8期
3. 館藏焦點

在香港印刷的早期雙語辭書:《英華字典》 

十九世紀來華的西方傳教士認為學習並能操中國方言,將有利宣教事工。部分傳教士開始鑽研語言學及詞典學,因而對彙編英漢辭書作出了重大貢獻。

馬禮遜的《華英字典》(1815-1823)為初次嘗試,華英字典亦是世界第一本英漢–漢英對照的字典。其他重要辭書包括衛三畏的《英華韻府歷階》(1844)、麥都思的《英漢字典》(1847-1848)及羅存德的《英華字典》(1866-1869)。上述辭書對海外華語學習者提供極為重要的幫助,在編纂和出版現代雙語辭書史也擔當著重要角色。其中,羅存德的《英華字典》為早期在香港出版的最全面英漢雙語辭書,亦是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於過去十年所收藏的重要辭書。

書名英華字典 
作者羅存德1822-1893 
出版社香港孖剌西報 
出版日期1866-1869 

《英華字典》合共四冊,由在香港及廣東省侍奉超過二十年的德國來華傳教士、印刷家羅存德編纂。羅存德在1844年加入德國禮賢會,於禮賢會神學院修讀神學及醫學。獲頒博士學位後, 1848年他被差派至香港進行傳教工作。他在香港學習中文,並跟隨郭士立工作。郭士立是傳教士的先鋒、語言學家,亦是把 "Christian" 譯為中文「基督徒」的第一人。與郭士立的理念相同,羅存德深信出版刋物對傳播福音十分重要。他的工作包括編輯郭士立的《聖經》譯本,編纂不同主題的中國語法小冊子及辭書。他在1851-52年間退出禮賢會返回倫敦居住。1852年,羅存德擔任福漢會醫療代理人並重回香港傳教,1857年離任後成為首位香港政府視學官。他於1870年離開香港,餘生定居美國。 

羅存德的《英華字典》是第一本在香港出版並收錄粵語(他稱為 "punti" 「本地語」)和普通話發音的英漢辭書。字典一共收錄逾50,000個以上的英語詞彙,譯詞使用了600,000個以上的漢字。而每冊封面均印有中文「子曰辭達而已矣」,正好反映羅存德對語言及翻譯的看法。 

儘管《英華字典》包羅大量英文字彙和不少例句,並有較佳的翻譯,然而礙於30元美金的高昂售價,令此書在中國甚少流傳。其後,《英華字典》在日本重新編訂及出版,對日本近代英語知識,乃至譯詞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英語譯成日語的字詞包括「銀行」(bank)、「保險」(insurance)、「左翼」(left wing)、「右翼」(right wing)、「主權」(sovereignty)、「投票」(ballot)、「交通」(traffic)等,原文皆出自《英華字典》(周佳榮,2012)。事實上,羅存德的《英華字典》創造出不少我們今天常用的漢語詞彙。 

  
(點擊圖片以放大檢視。)


中大圖書館很榮幸能把這部極具價值的特藏《英華字典》借予香港文化博物館,於2020年10月7日至2021年2月22日「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展覽期間展出。展覽將展示超過一百年的香港本地印刷歷史,從早期的平版石印到西方傳教士引入的活版印刷術。 


參考:
Mason, Laura. Wihelm Lobscheid 1822-1893.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se Christianity [online]. At: http://bdcconline.net/en/stories/lobscheid-wilhelm  (accessed 1 September 2020) 

沈國威, 2004. 近代英華辭典環流 : 從羅存德,井上哲次郎到商務印書館. 関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紀要 (47), p.19-37 [online]. At: https://www.kansai-u.ac.jp/Tozaiken/publication/asset/bulletin/47/kiyo4707.pdf  (accessed 5 September 2020) 

周佳榮, 2012. 香港「新語」──早期中英雙語辭典對近代中日兩國語文的影響. 當代史學, 11(3), p.101-105 [online]. At: http://histweb.hkbu.edu.hk/contemporary/no43.pdf (accessed 5 September 2020)





返回
目錄
1. 館長的話
2. 香港文學資料庫全面更新
3. 館藏焦點
4. 館藏掇萃
5. 新訊及活動速遞
6. 認識我們的館員
7. 你知道嗎?
8. 聯絡我們
 

過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