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來,香港古典詩文創作風氣大盛,詩社林立,名家輩出,著作甚豐。嶺南館藏包含王韜(1828至97年)等南來文人的重要作品。王韜是最早活躍於香港文壇的代表人物,除協助英人利雅閣(1815至97年)翻譯中國儒家經典外,更於1874年創辦《循環日報》,結交海內外文人,並著有《弢園文錄外編》等多部作品。
王韜《弢園文錄外編》,1883。
|
1911年辛亥革命,民國肇建,粵人如陳伯陶(1855至1930年)等移居香港,以前清遺民自居。1916年,陳伯陶於宋王臺祭祀南宋遺民趙秋曉(1245至94年)壽辰並撰寫詩詞紀念,粵港遺民紛紛響應唱和,若干成詩由蘇澤東(1858至1927年)於1917年編成《宋臺秋唱》,為香港有文獻可考的首部文士雅集詩輯。
蘇澤東編《宋臺秋唱》,1917。
清末民初,香港經濟蓬勃發展,不少商人如陳步墀(1870至1934年)等亦善風雅,作品甚多,如《繡詩樓叢書》等,皆輯錄晚清文人及香港時賢遺墨。
陳步墀《繡詩樓叢書》,1912。
|
1945年大戰結束前,黃偉伯(1872至1955年)等人結碩果詩社,凝聚李景康(1890至1960年)及陳荊鴻(190393年)等同好,詩社曾刊印《碩果社詩集》九輯,社員七十餘人,一直活躍至七十年代解散,是香港戰後重要詩社。
《碩果社第一集》,1947。
嶺南文人亦於香港創辦刊物及舉辦展覽,以推廣中華文化瑰寶。如黃般若(1901至68年)任1940年舉辦的「廣東文物展覽會」執行委員兼總務主任。展覽會結束後,黃般若亦與其他文人合編《廣東文物》。
《廣東文物展覽會出品目錄 : 附廣東名人小史》,1940。
|
嶺南特藏還包括一些地方志、人物傳記、西方著作的中譯本及香港早期出版物。這些資料是研究嶺南地區歷史、文化和人物的重要原始資源,均已上載至圖書館數碼典藏的「嶺南文庫」內。
中大圖書館於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5月8日期間與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合辦「南來文人 ‧ 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以呈現南來文人在香港的行跡、文化教育活動及其重要貢獻。此外,圖書館亦支持「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建立「明代至民國廣東文人士紳古籍書畫數位典藏」,展示廣東文人士紳傳記信息與珍貴的文物典籍。
南來文人 ‧ 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
|
相關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