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 第三期
學術論衡:香港粵語與香港中文



鄧思穎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caption
詳情 ...
活動:文物館:「庚子說鼠」賀歲展覽
文物館由2020年6月13日起舉行「庚子說鼠」賀歲展覽,展現老鼠在中國文化中的意涵。

西元2020年歲次庚子,是農曆鼠年。老鼠屬囓齒目,是歷史最悠久的哺乳類動物之一。人們普遍認知的老鼠形象大抵負面,但事實上,這群與人類長久共存的小鄰居有頑強的適應力和強大的繁衍能力,是中國文化中「繁盛」的吉祥象徵,亦為不少人帶來創作靈感。

是次展覽精選文物館十多件與老鼠及其親戚松鼠和蝙蝠相關的藏品,包括瓷器、硯石以及嶺南畫派作品,年代自清迄今。

$caption
活動:「窯火天工: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歷代陶瓷展」
陶瓷在中國擁有久遠的歷史。早在一萬餘年前,先民們便開始通過塑造黏土,以低溫(約600–800攝氏度)燒造,製成形形色色的「陶器」。陶器燒製經過多次改進,終以瓷土在高溫(約1250–1350攝氏度)下燒製,成為堅固耐用、防滲性能卓越的「瓷器」。

是次展覽挑選文物館藏歷代陶瓷中兩百餘件精品,分批展出,力求全面展現中國陶瓷的歷史和文化。文物館自1971年成立起便注重收藏陶瓷,迄今為止,所藏陶瓷已頗成體系。館內藏品實有賴社會各界多年的捐贈,舉要言之,如林炳炎基金會惠贈的清代官窯器、暫得樓胡惠春先生贈早期陶瓷及明清堂名款器、關善明博士及鍾棋偉先生捐贈晚清官窯、北山堂餽贈的紫砂器和石灣陶塑、淘石齋鄒紀新先生贈唐代長沙窯器、以及館友會、鄭德坤教授伉儷和北山堂合資入藏的貿易瓷器等。本次展覽希望通過這批展品,為大學的相關教學提供實物例證,並使觀眾能從陶瓷文物的角度了解文明和歷史的發展。
$caption
活動:文物館:「香港印象」展覽

文物館與芝加哥大學香港袁天凡、慧敏校園合辦《香港印象》展覽,展出超過100幅刻畫香港40至70年代的畫作和相片。這次展覽除展現旖旎的維港景色及昔日的避風塘,呂壽琨、王無邪與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更描繪了香港舊時生活的點滴及人跡罕至的地方,讓我們重新發現在20世紀的巨輪下,小城的故事和蛻變。是次大部分作品均首次亮相,當中包括文物館最新入藏的50年代彩色照片。

$caption
活動:文物館:CU A rt Buddy 2020

文物館於3月至6月期間舉辦網上 “CU Art Buddy” 活動,為中大學生及職員尋找同樣喜愛文化藝術的伙伴。活動於5月1日截止報名,吸引了162名參加者。文物館透過電郵發放一系列的任務予是次計劃參加者,讓中大學生及職員在家中享受有趣及知識性的網上藝術活動。

$caption
活動:文物館:藝術宅
因應疫情發展,文物館整合了書法、繪畫、古代黃金工藝等不同範疇的網上學習資源,讓大家安坐家中亦可與藝術保持聯繫。6月份新增了兩項學習資源,分別為《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直播影片回顧及《文物小遊戲:清代禮部官員水平測試!》。前者為6段影片,共介紹19件藝術珍品及展覽緣起;後者為與清代瓷質祭器相關的網上遊戲。

學習平台連結:Click Here
$caption
活動:文物館:藝術無間

藝術超越時空,也能連結不同行業。文物館由2020年5月29 日起,一連八個星期五邀請不同範疇的嘉賓與文物館策展人進行主題迥異的藝術對談。

$caption
詳情 ...
活動:文物館:時光藝遊舊香港

承蒙旭日基金贊助,文物館精選館藏四十至七十年代的香港風景畫和由前美國軍官巴威克、巴雷特拍攝的彩色幻燈片,置入相關的現代香港街景中,製作了三條時光藝遊路綫,並於2020年7月9日(星期一)推出。配合旅遊攻略的深入介紹,讓各位可以足不出戶遊遍香港。藝遊後投選心目中的「香江八景」,寫下對最喜愛景點的感想,更有機會獲得「香港印象」咖啡掛耳包。

詳細內容,請瀏覽:Click Here

$caption
活動:文物館:「香港製造」網上講座

文物館於2020年9月10日(星期四)與藝倡畫廊合辦一場題為「香港製造」的藝術對談,並於Zoom及Facebook上同步直播。三位受邀的香港藝術家靳埭強教授、熊海教授及卓家慧女士與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分享本地藝術創作的經歷,並暢談以香港為題材的作品。是次對談於Zoom有103位參加者,Facebook 觀看次數則達1,458。

$caption
活動:中國考古藝術研究計劃:「考古追蹤──大埔古文化」

文物館「中國考古藝術研究計劃」應本校教育學院資優計劃邀請,於8 月8 日暑期資優課程2020 「考古追蹤——大埔古文化」課堂,介紹文物館人員在1970 年代早期大埔碗窰遺址調查所得的青花瓷片及窯具標本。因應疫情關係課堂改為線上教學,本計劃成員在課堂中示範原始製陶方法。

活動:中國考古藝術研究計劃:「黃金為尚:歷史.交流.工藝」展覽
展覽設於蘇州博物館,由蘇州博物館與文物館合辦,本計劃成員應邀擔任策展人。展品共一百件(套),來自全國二十五家文博單位,分四個部份展示自夏代晚期至清代黃金藝術的發展歷程、黃金藝術所體現的不同地域間的文化交流、古代金器製作工藝及當代傳承。展覽圖錄將於本年11 月付梓。

是次展覽為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全力資助的《中國古代黃金工藝》研究專項(第二期)研究成果之一。
$caption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第四屆大學中文論壇」
「第四屆大學中文論壇」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中國語文教學發展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於2020年8月6日以視像方式舉行。本年度論壇主題為「線上的大學中文教學與評核」,匯聚各院校相關課程的負責人及學界專家分享教學經驗,檢視新教學型態下的機遇,並提出對未來教學模式的展望,有助課程臻至完善。

這次論壇的舉辦,總結了大半年來線上教學和評核的寶貴經驗,對籌劃新學年的語文課程,以致探索未來大學中文的多元化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各院校將繼續探索各種靈活教學模式,在重視傳統的同時,求創求新,期望日後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提升語文教學成效。
$caption
活動:翻譯研究中心:宋淇翻譯研究論文紀念獎(2019–2020)

【常規獎】

江帆(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

〈透過翻譯現象深化文學關係研究——再論亞瑟.韋利和王際真在《紅樓夢》英譯中的「夢境」之爭〉,《翻譯季刊》第91期(2019年3月),頁27–58。

【評判提名獎】

張麗華(北京大學中文系)

〈文學革命與《域外小說集》的經典化〉,《文藝爭鳴》2019年第5期(2019年5月),頁60–75。

活動: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THE INCONVENIENT GENERATION” 線上新書講座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於2020年7月16日舉辦了一場題為 “THE INCONVENIENT GENERATION” 的線上新書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的凌旻華教授主講。

凌教授基於對上海市數十名在經濟和社會需求充滿競爭的時代走向成年的青少年的跟蹤調查,探討這些年輕人的志向和策略,在重新崛起的全球化上海的背景下研究他們的人生經歷。講座共吸引了二十多位聽眾,在討論期間提出許多富有洞察力的評論和問題,引發深入的探討。

日期:2020 年7月16日(星期三)

時間:上午11時

講者: 凌旻華教授

地點:Zoom 線上會議
$caption
最新出版
  •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2020 年6月號,第179期
  •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2020 年8月號,第180期
  •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研究》第41卷第1期
  •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通訊》第99卷第1期
  • 翻譯研究中心《譯叢》第93 期(2020 年春刊) (English version only)
  • 文物館《香港印象》
  • 翻譯研究中心《翻譯史研究2018》
  • 翻譯研究中心My City: a hongkong story
詳情 ...
活動預告: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體驗系列:「以無心應無窮 讀《莊子》看人生」


《莊子》,又名《南華真經》,為道家重要典籍,自古迄今,研者甚眾。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曰:「洎於梁世,茲風復闡。《莊》、《老》、《周易》,總謂三玄。」更將《莊子》與《老子》、《周易》並列為「三玄」,以彰顯其書道理深玄、地位崇高。

今存《莊子》共三十三篇,其思想之精華,主要保存於〈內篇〉七篇:〈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綜考其書,多用寓言說理,設喻靈活新奇,思想玄奧精微,文字晦澀艱深,以致諸家異說紛紜,初學者不易通讀。本講座謹嘗試梳理其中大要,並就其異說,略陳管見,冀有助讀者進一步瞭解《莊子》思想,復以清靜無為本心,應對世間無窮紛爭。

上課日期:

11月4日(三): 亂世的哲學
11月11日(三): 逍遙的人生
11月18日(三): 小大的分別
11月25日(三): 無用為大用
12月2日(三): 平常心是道
12月9日(三): 天籟的聲音

導師:謝向榮博士

謝向榮博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主治《周易》,兼及經學、諸子、文字學、訓詁學及出土簡帛文獻等。現任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通識學院副總監。

日期:2020年11月4日至12月9日(逢星期三)
時間:下午6:00 – 7:30
形式:網上講授 (ZOOM)
對象:香港中文大學教職員、學生、校友及公眾人士
語言:廣東話

網上報名:https://forms.gle/X1wGz7mriiYPU8Dw9

截止日期:2020年10月23日

活動預告:「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專題工作坊——清代廣東文人研究報告(一)

1. 鄒伯奇(1819–1869)的生平及知識脈絡——鄒伯奇研究之一
卜永堅教授 主講

2.「繪圖貼說,兼繙海外」:鴉片戰爭後粵人《述報》(1884–1885)的西學取徑
葉嘉教授 主講

日期:2020年10月15日(四)
時間:下午4:30–6:30
形式:網上直播(ZOOM)
語言:粵語

網上報名:https://forms.gle/aThr2uppHX8rX2odA
*必須報名參加,成功報名人士將收到電郵確認及網上直播連結。

活動預告:嶺南文化欣賞系列(一)樂在其中:「體驗中國音樂」

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與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研究中心合辦以下講座,旨在推廣中國音樂文化。

10月24日(六):「多元化的中樂合奏」
講者:劉長江(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系主任)

10月31日(六):「香港殯儀音樂中的廣東吹打」
講者:陳子晉(香港中文大學中國音樂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11月7日(六):「粵樂與南音」
講者:余少華(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客席教授、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座教授)

11月14日(六):「樂在其中」音樂會
表演者:梁凱莉(南音)、陳國輝(古箏)、何耿明(琵琶)、余少華(胡琴)、劉長江(笛)、陳子晉(笛、簫)

時間:下午2:00–3:30
形式:網上講座 (ZOOM)
對象:香港中文大學教職員、學生、校友
語言:粵語
名額:100人
語言:廣東話

網上報名:https://forms.gle/U2FCQ41T6Fo7JzHZA

活動預告: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第六屆方言語法博學論壇」


「方言語法博學論壇」由香港中文大學和中山大學在2015年發起,自2017年開始加入復旦大學,並由這三所學府輪流主辦,作為促進方言語法比較研究的平台,著重粵語、吳語等東南方言的比較研究,推動跨地區研究,並加強學術交流和對話。

「第六屆方言語法博學論壇」由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辦,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協辦,將於2020年10月24–25日以線上會議形式舉行,論壇詳情可瀏覽:http://www.cuhk.edu.hk/ics/clrc/irf/2020/
活動預告:文物館「香港印象」展覽講座系列

講座系列預計由10月至11月期間合共舉辦四場。

編輯委員會
主編: 黎志添
成員: 香婷婷
學術論衡:香港粵語與香港中文
活動:文物館:「庚子說鼠」賀歲展覽
活動:「窯火天工: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歷代陶瓷展」
活動:文物館:「香港印象」展覽
活動:文物館:CU A rt Buddy 2020
活動:文物館:藝術宅
活動:文物館:藝術無間
活動:文物館:時光藝遊舊香港
活動:文物館:「香港製造」網上講座
活動:中國考古藝術研究計劃:「考古追蹤──大埔古文化」
活動:中國考古藝術研究計劃:「黃金為尚:歷史.交流.工藝」展覽
活動: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第四屆大學中文論壇」
活動:翻譯研究中心:宋淇翻譯研究論文紀念獎(2019–2020)
活動: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THE INCONVENIENT GENERATION” 線上新書講座
最新出版
活動預告: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體驗系列:「以無心應無窮 讀《莊子》看人生」
活動預告:「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專題工作坊——清代廣東文人研究報告(一)
活動預告:嶺南文化欣賞系列(一)樂在其中:「體驗中國音樂」
活動預告: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第六屆方言語法博學論壇」
活動預告:文物館「香港印象」展覽講座系列
編輯委員會
 
過去通訊
202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中國文化研究所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中國文化研究所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