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五年 第四期
新書出版
  • 文物館《北山汲古:碑帖銘刻拓本》
  • 文物館 東漢《夏承碑》、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宋刻《淳化閣帖》泉州本卷六至八集王書
  •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研究》
  •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
  •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危機關頭──家族企業的應對之道》
  • 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戰國策〉詞彙資料彙編》
  • 翻譯研究中心 Renditions no. 84
  • 翻譯研究中心 Paper Cuts
  • 翻譯研究中心 Sinologists as Translators in the Seventeenth to Nineteenth Centuries

文物館《北山汲古:碑帖銘刻拓本》,何碧琪主編著,2015

 

利氏北山堂由1970年代至今捐贈文物館約共2090件拓本,是次藏品圖錄包括70件精品,當中20件是宋拓名品,例如東漢《夏承碑》(華氏真賞齋本)、宋刻《淳化閣帖》泉州本卷六至八集王書(陸恭舊藏本)、宋刻米芾《英光堂帖》(徐渭仁舊藏本)等。

 

 

文物館 東漢《夏承碑》、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宋刻《淳化閣帖》泉州本卷六至八集王書(何碧琪編撰,2015

 

2015年適逢館藏八種碑帖被列於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推薦名單,文物館特選當中的隸、楷、草書三種拓本,包括東漢《夏承碑》、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及宋刻《淳化閣帖》泉州本卷六至八集王書,刊行原大原色法帖,以饗讀者。拓本前附簡介、旁列釋文及後刊題跋、印章釋文,以備參考。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研究》,36卷第2

 

《中國語文研究》第36卷第2期已經出版。本期刊載三篇英文文章:

  1. 福井直樹:〈人類語言的弱生成與強生成〉
  2. 蔡承佑:〈論福井的評論〉
  3. 蔡維天:〈漢語動詞二位現象的個案探討〉

文章可以從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的網頁下載:http://www.cuhk.edu.hk/ics/clrc/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201510月號及12月號

 

適逢《二十一世紀》創刊 25 周年,201510月號,第151期「二十一世紀評論」之主題為「寫在創刊二十五周年之際」,編委許倬雲教授、張隆溪教授、李金銓教授、許紀霖教授及陳方正博士皆發表文章,回顧過去 25 年,《二十一世紀》與中國及世界的發展。

 

《二十一世紀》201510月號,第151期。刊載學術論文五篇:

  1. 秦暉:〈兩次啟蒙的切換與日本式自由主義的影響──新文化運動百年祭(二)〉
  2. 陳建華:〈「共和」的遺產──民國初年文學與文化的非激進主義轉型〉
  3. 沈志華:〈金日成走上權力頂峰:在黨內排除異己〉
  4. 宋鑽友:〈 戰後上海港的整治與國民政府的經濟復興計劃〉
  5. 林鵬:〈弱者的命運:大饑荒期間南京地區的棄嬰現象〉

 

《二十一世紀》201512月號,第152期已經出版。「二十一世紀評論」之主題為「國家與資本擠壓下的勞工」,內刊王江松教授文章〈當代中國勞工政治〉,以及學術論文五篇:

  1. 劉驥、熊彩、德新健:〈解釋中國人口政策的歷史分期:政治精英理念轉型的視角〉
  2. 霍炫吉:〈大饑荒之後的緊急措施:計劃生育政策的重啟(19621966)〉
  3. 趙亮:〈天災、匪亂抑或糧賦過重?──中共對1950年華東大區「搶糧」事件的探究〉
  4. 陳建華:〈「共和」主體與私密文學── 再論民國初年文學與文化的非激進主義轉型〉
  5. 沈志華:〈金日成走上權力頂峰:「八月事件」序曲〉

詳細目錄請見《二十一世紀》網站:http://www.cuhk.edu.hk/ics/21c/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危機關頭──家族企業的應對之道》,鄭宏泰、周文港主編,2015

 

《危機關頭──家族企業的應對之道》已於 2015 12 月出版。該書由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宏泰教授及名譽副研究員周文港博士主編,書中所收的九篇研究文章,分別以恒生銀行、東亞銀行、利豐集團、何東家族、台灣辜振甫家族、寶成集團、澳門的鄭觀應家族、盧九家族,以及英資怡和及太古洋行等多個家族和企業作個案,研究其在面對信任危機、傳承危機、戰略危機、組織架構危機、市場運作危機及財務危機的時候,所採取的應對之道,期望這些經驗能為華人家族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訂購請聯絡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戰國策〉詞彙資料彙編》,何志華、朱國藩、鄭麗娟合編,2015

 

由何志華教授、朱國藩博士、鄭麗娟博士合編之《漢達古籍研究叢書》第三十八種《〈戰國策〉詞彙資料彙編》已於201512月由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利用漢達文庫電腦檢索系統將詞彙輯錄,並統計不同數據,然後編纂《戰國策》之專用詞彙,及該書之詞彙僅見於單一先秦兩漢典籍之材料。該書將有助學者檢索先秦兩漢詞彙使用數據,並進一步探究先秦兩漢典籍語言特質,並據此開展更多歷時性、跨文獻之詞彙研究工作。

訂購請聯絡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中文大學出版社

 

 

翻譯研究中心 Renditions no. 84

 

Renditions no. 84 is a general issue with a special section devoted to the first two chapters of Chi Pang-yuan's 齊邦媛 epic autobiography, The Great Flowing River, as expertly translated by John Balcom. Other features comprise one more chapter of Erik Honobe's fine rendering of Feng Menglong's 馮夢龍 seventeenth-century historical novel, Chronicles of the Eastern Zhou Kingdoms, together with excellent translations of two of the finest poets now writing in Chinese, Yu Jian 于堅 and Yang Mu 楊牧 (pen name of Wang Ching-hsien 王靖獻), from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respectively.

 

 

翻譯研究中心 Paper Cuts By Leung Ping Kwan; Translated by Brian Holton

 

Paper Cuts, Leung Ping Kwan's (Ye Si) landmark work of Hong Kong literature, first appeared in 1977 and has been much read and commented upon ever since. A novel that brings into being the dizzying topography of life in the fast-moving and ever-changing city, it features arresting meditations on the nature of subjectivity, 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media world, art and culture, and above all conveys a profound sense of the bewildering pace of change in the modern city. In a virtuoso translation by Brian Holton which does full justice to the rich style of the original, this book is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contemporary Asian literature.

 

 

翻譯研究中心 Sinologists as Translators in the Seventeenth to Nineteenth Centuries, Edited by Bernhard Fuehrer and Lawrence Wang-chi Wong

 

This is a collection of eleven papers from the first and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Sinologists as Translators in the 17–19th Centuries." With a focus o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contributions by early Sinologist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of works in Chinese, papers within this volume explore why certain works were chosen for translation, how they were interpreted, translated, or even manipulated, and the impact they made, especially in establishing the discipline of Sinology in various countries. This book aims to reconstruct a wider historical and intellectual context from which certain translations emerged, and also to further expand the field through the extensive use of hitherto overlooked archive material so as to open up fresh avenues for research.

 

返回
陳韜文教授訪談: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的歷史與發展
「漢延熹西嶽華山廟碑之研究──以順德本為中心」
最新消息
2015年第四次「午間雅聚」──解碼「黑老虎」:中大文物館藏碑帖菁華揭祕
2015年第五次「午間雅聚」──呂壽琨與現代中國藝術
2015年第六次「午間雅聚」──古代詩歌節律與四六文的韻律機制
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2015年訪問學人公開講座:中華性,華人性,與後華性──比較活動:東南亞的華人與中國研究(石之瑜教授)
「嶺南城市文化研究計劃」系列講座(三):張蔭桓與他的朋友圈
文物館「北山汲古:碑帖銘刻拓本」開幕典禮
文物館「碑帖銘刻拓本的研究價值、保護及收藏」公開講座
文物館「玉澤恆輝:喜聞過齋藏玉展」特別預展及開幕典禮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第二十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銀禧系列活動」
新書出版
中國文化研究所「午間雅聚」(2016年2月29及3月21日)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第十二屆國際研究生當代中國研討班」(2016年1月6至9日)
文物館 「北山汲古:碑帖銘刻拓本」展覽(2015年12月7日至2016年1月31日)
文物館 「玉澤恆輝:喜聞過齋藏玉展」(2015年11月28至2016年2月28日)
文物館「仙工奇製:故宮博物院藏痕都斯坦玉器精品展」(2015年11月28至2016年2月28日)
編輯委員會
 
過去通訊
202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中國文化研究所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中國文化研究所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