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 |  

2019 年 5 月號

 
重 要 消 息

蒲鋒:鄒文懷、嘉禾及其打出來的電影一片天

著名影評人蒲鋒先生應邀主講2019年3月29日(星期五)舉行的書院聚會,演講題目為:「鄒文懷、嘉禾及其打出來的電影一片天」。蒲先生解說,鄒文懷為廣東人,香港出生,於上海的聖約翰大學新聞系畢業,1949年回港,1958年加入邵氏,1970年離開,其後創辦嘉禾。嘉禾出品了不少賣座電影,其中以《半斤八兩》最具代表,該片為七十年代最賣座電影。

嘉禾的成功是一個奇蹟,分析其成功之道,首先是運氣好。當公司拍攝了幾部電影但都不太賣座時,李小龍加入並拍攝了《唐山大兄》,當年創下了三百萬的票房。出身於大公司邵氏的鄒氏深諳當中的問題,懂得避免。因資金不足,他於是跟獨立製片人合作,以分擔成本。乘著粵語在香港興起,把握了粵語片的優勢,嘉禾有不少電影都是粵語的。為保持公司的活力,他會適時提拔人才。鄒氏又懂適應變化和應付新挑戰,是以他能利用時勢,達致成功。


 
黃念欣:為什麼「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 劉以鬯與香港文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黃念欣教授應邀主講2019年4月12日(星期五)的書院聚會,題目為:「為什麼「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 劉以鬯與香港文學」。黃教授提到,人們認為劉以鬯的小說廣泛分為「娛樂自己」和「娛樂他人」兩類。她接著以劉氏的代表作《酒徒》中的一句「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分析當中的幾個意義。首先是潮濕的小說,劉氏對自己初到香港為生計而寫下的通俗小說不欲多提,當中有不少的痛苦。另一個意義是潮濕的社會:香港是一個潮濕的地方,濕度容易產生污垢,《酒徒》正正呈現了香港社會的「潮濕」:蘊藏不少細菌。第三個意義是潮濕的生機,《酒徒》雖然有不少對社會的失望和墮落的情感,但文字卻生機勃勃。最後的意義就是小說本身表達的潮濕的香港文學。

[ 頁首 ]  
院隊聚餐

院隊聚餐已於2019年4月12日(星期五)順利進行,接近70位嘉賓及院隊運動員出席晚宴,場面熱鬧。再次祝賀書院運動院隊於十七項書院賽事中勇奪四項冠軍!

[ 頁首 ]  
國畫班

國畫班已於2019年3月18日、25日及4月1日、8日 (星期一) 順利舉行。10位本地及非本地同學一同體驗中國國畫的傳統藝術,學習各種繪畫技巧和創作屬於他們的畫作。

[ 頁首 ]  
2018/19年度下學期鮮魚行英語教學活動

10名同學參加了2018/19年度下學期由書院舉辦為期4節的鮮魚行英語教學活動。義工們於3月至4月的周末,到大角咀的鮮魚行學校為30名小三至小六的同學舉辦不同類型的英語活動,讓同學從遊戲中學習英語。同學們均熱切期待參加下學年的活動,再次與逸夫書院的大哥哥大姐姐見面!

[ 頁首 ]  
 
 
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