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42 期2022.11
|
|
【書院快訊】本院獲田家炳基金會捐贈一千五百萬港元 支持新設「靈根再植.同育英才」計劃
|
本院獲田家炳基金會(基金會)慷慨捐贈港幣一千五百萬元,支持書院設立「靈根再植.同育英才」計劃,以推動中國文化項目,並用於設立獎助學金和書院新宿舍的建設。
|
|
|
|
|
【書院快訊】書院與學生會聯合出版《誠明》小冊
|
書院與新亞學生會去年攜手推出《誠明》小冊,頗獲好評,今年再度聯手,以新亞學生校園生活為主題,推出第二冊,以校歌歌詞「趁青春結隊向前行」為基調,細數歷年新亞學生活動與校園生活點滴,記錄新亞同學籌備及參與學生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以及對書院和師友的情懷,是所有新亞人的共同回憶,值得珍藏。除了載錄圖文以外,小冊還特意加入一些白頁充當手帳,方便同學寫下感想、贈言,記錄他們在新亞的學生時代。
|
|
|
|
|
【書院快訊】七十三周年校慶暨獎學金頒獎典禮
|
本院七十三周年校慶暨獎學金頒獎典禮已於九月三十日在邵逸夫堂舉行,由大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三元博士任主禮嘉賓。
|
|
|
|
|
【文化專題】鄭吉雄教授主講第八屆新亞儒學講座
|
第八屆新亞儒學講座已於十月圓滿結束,主講嘉賓為香港教育大學文化歷史講座教授鄭吉雄教授,主持了共三場演講。
|
|
|
|
|
【文化專題】劉佩瓊教授主講二〇二二/二三年度新亞當代中國講座
|
本院於十一月四日舉辦本年度的「新亞當代中國講座」,榮幸邀得港區第九至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一九九八年至二〇一七年)、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特邀教授的劉佩瓊教授,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視角,就「從民生角度看中國改革」為題發表演講。
|
|
|
|
|
【文化專題】文章轉載:李潤桓〈用硯.賞硯.藏硯〉
|
〈用硯.賞硯.藏硯〉李潤桓(本院資深書院導師、中大藝術系前系主任及教授)
「硯為文房四寶之一, 從事文藝,不可須臾或缺, 雖然書寫工具與習慣急劇轉變, 但在傳統的書畫藝術創作, 講求墨韻, 精研筆墨的書畫藝術工作者, 除了馬虎從事, 苟簡應酬之外, 必會精硯良墨, 仔細研磨, 選用稱心的工具, 古人所謂筆硯精良,人生樂事, 這是創作以外的另一種樂趣。」
來源:《新亞生活月刊》二〇二二年九月號P.30-36
|
|
|
|
|
【學生發展】二〇二一/二二年度「優異生獎狀/傑出服務獎狀暨學生成就嘉許典禮」
|
二〇二一/二二年度「優異生獎狀/傑出服務獎狀暨學生成就嘉許典禮」已於十一月二十三日在本院雲起軒舉行。
|
|
|
|
|
【學生發展】新亞七十三周年校慶活動總結
|
新亞七十三周年校慶的主題為「新生不熄」,取「生生不息」之諧音,寓意新亞精神在新亞人身上永不熄滅。連串的慶祝活動已於九月至十一月期間順利舉行,新亞同學、校友及教職員濟濟一堂,共渡愉快的時光。
|
|
|
|
|
【學生發展】第十屆新亞青年學人交職晚宴
|
第九屆新亞青年學人計劃已於今年九月正式開展,而交職晚宴亦於十月十八日圓滿舉行。
|
|
|
|
|
【學生發展】學長計劃二〇二二/二三成立典禮
|
書院及新亞校友會合辦之學長計劃已踏入第二十二屆。有賴校友會的鼎力支持,及很多熱心提攜新亞同學的校友參與,今年的參與人數達二百六十多人。本屆加入了不少新的學長,其畢業年份涵蓋一九七四年至二〇一七年。可見走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校友都有一顆薪火相傳的心。書院衷心感謝校董、老師及校友的熱心及支持。
|
|
|
|
|
【學生發展】同學獲獎
|
本院五位同學獲二〇二一/二二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優異獎。
|
|
|
|
|
【教職員參與】任洪亮教授與呂寶儀教授獲頒健康長壽催化創新獎(香港)二〇二二
|
中大教授領導的三個研究項目獲頒健康長壽催化創新獎(香港)二〇二二,其中兩位得獎人隸屬本院,分別為電子工程學系任洪亮教授,以及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呂寶儀教授。獎項由研究資助局與美國國家醫學院合作舉辦,每項得獎者可獲得為期一年、共五萬美元(約三十八萬九千港元)的研究經費。
|
|
|
|
|
【教職員參與】四位本院教職員獲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青年科學基金」
|
四位隸屬本院的教職員獲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每項資助經費為三十萬元人民幣,資助期三年。
|
|
|
|
|
【教職員參與】許建斌教授獲選為「二〇二二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
中大有十一位學者獲選為「二〇二二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其中一位獲選學者為隸屬本院的工程學院卓敏電子工程學講座教授、工程學院助理院長(研究)許建斌教授。許教授的研究範疇包括二維光電材料與器件、光電檢測、光信號調製、熱管理材料等。
|
|
|
|
|
【教職員參與】書院教職員聯誼會歡迎新聘同仁午宴
|
書院與教職員聯誼會於九月二十日及二十三日在雲起軒舉辦了「歡迎新聘同仁午宴」。本年度書院有超過五十位新聘教職員,逾半同仁都出席了午宴。
|
|
|
|
|
【教職員參與】新隸屬本院教師(九月至十一月)
|
二〇二二年九月至十一月共有八位新隸屬本院之教師(依日期先後排列):
|
|
|
|
|
【校友聯繫】新亞校友暑期親子活動二〇二二
|
家庭是中國傳統重視的社會基礎群體,親子活動則可幫助鞏固家庭關係。受疫情影響,過去兩年多,小童大部分都困在家裏,又缺乏社交活動,對小童成長影響很大。有見及此,在去年暑假,書院提議和校友會舉辦校友暑期親子活動,除為小朋友帶來歡樂,也希望令校友的家庭關係更加鞏固。承去年成功舉辦,今年書院及校友會再度合作,在八月份一連三個星期天舉辦校友暑期親子活動,參加者一家大小過了三個愉快的周末。
|
|
|
|
|
【校友聯繫】書院校友重聚活動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書院在過去兩年半未能舉辦校友重聚活動。最近我們終於能復辦,分別於今年九月二十四日、十月八日及十月十五日順利舉行「一九九〇年畢業校友三十二周年重聚晚宴」、「一九七九年及八〇年畢業校友四十三及四十二周年重聚午宴」,以及「二〇〇〇年畢業校友二十二周年重聚晚宴」,合共逾一百三十名老師、校友及其親友重返書院出席活動。久別重逢,校友都格外珍惜這次重聚機會。
|
|
|
|
|
【校友聯繫】書院成立校友籌募小組 拓展校友網絡及發展資源
|
新亞書院由一九四九年創立至今,一直秉持創校先賢的辦學理念,以人文主義之教育宗旨,弘揚中國文化及溝通東西學術,培育德智兼備、心繫國家文化前途的未來棟樑。過去十年,書院在弘揚中國文化及培育優秀人才都開拓了不少項目,亦略具規模。然而,我們一直在資源極微薄的情況下耕耘。
為使書院能延續辦學使命,我們需要開拓資源, 持續支持所有發展項目。我們於二〇二一年成立了一個「校友籌募小組」,廣邀不同年代校友組成,一同出謀獻策。成員橫跨六十至千禧年代校友,亦包括書院校董。
|
|
|
|
|
【校友聯繫】《中大校友》九月號訪問本院校友
|
|
|
|
|
|
|
【校友聯繫】訃告
|
早前本院許濤校友(57/文史)辭世,本院謹此致哀。
|
|
|
|
|
【校友聯繫】海外校友會消息
|
安省新亞校友會與香港中文大學安省校友會於八月二十七日舉辦了一場Zoom講座,題為「成就『安樂窩』驗樓莫遲疑」,主講嘉賓是黃卓權先生。講座內容翔實,與會校友得益良多。
|
|
|
|
|
【活動及展覽預告】錢穆圖書館展覽
|
12年的對話(張若菲及何賀堯聯展) 展期: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九日
「山之回聲 — 這麼近 近在咫尺」(李寶雯個展)
展期: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九日
|
|
|
|
|
電子簡訊邀稿
|
新亞書院電子簡訊每逢二、五、八及十一月出版,歡迎書院成員提供最新消息或投稿,來稿可以中文或英文撰寫。如欲來稿,請將稿件及相片電郵至院務室李思慧小姐(angelaswlee@cuhk.edu.hk)。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