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日 第17期
|
與未來的遺傳學學者對話 |
醫學院三年級生陳瓏是善衡學生,他最近獲頒創新科技獎學金,此獎學金計劃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並由創新科技署和匯豐銀行贊助。每年,創新科技獎學金都讓二十五位具潛質的年輕科學家以多元化模式探索創新思維和最新科技。陳瓏將會善用這筆獎學金,於本夏季遠赴美國耶魯大學一所規模偌大的實驗室深造,認識不同的研究技術。
|
 |
智趣橫生的高桌晚宴 |
香港人素來以勤奮和創新著稱,幾經努力,他們把這個以製衣業、電子工業和玩具生產為主的工業城市轉化為世界級金融中心。憑藉國際化都會、獨立的司法制度、效率和毗連中國大陸等重要競爭優勢,香港可以無懼於全球經濟危機和本地不明朗因素,繼續翱翔。在三四月的高桌晚宴,善衡學生從嘉賓精采的演講中獲益良多,認識到廉政公署如何上下一心打擊貪污,維持我城推崇的「法治精神」,也聽到一位企業家在獅子山下追求成功人生的勵志分享。
|
 |
色彩的承載力 |
藝術是人類情感的呈現與延伸。善衡書院學生輔導員雲妮說:「心的英文Heart由he(人)和art(藝術)組成,其實一個人做藝術的時候,很能呈現內心的感覺。」有時候,情緒難以透過邏輯的言語表達,卻可以藉以藝術尋找共鳴,把心中的情感釋放出來。在四月中,九位善衡學生在The Wells感受色彩的盛載力,透過「圓圈繪畫」表達情感。室內播放着柔和的音樂,雲妮輕輕一敲手中的西藏頌缽,所有參加者隨即展開一趟心靈之旅。
|
 |
留下「善」影 |
光陰荏苒,最後一屆通過高級程度會考考入大學的三年制大學生即將畢業了。善衡書院在4月10日舉行畢業生拍攝日,在善衡草地和有蓋廣場上,各系莊設計了繽紛奪目的裝飾來配合拍照, 一同為書院第三屆準畢業生留下難忘的回憶。另外,有十四位善衡準畢業生在5月13至22日舉辦藝術裝置及攝影展,他們透過創作裝置藝術回顧自己的書院生活,每一件作品都是學生尋找夢想與堅持的故事。
|
 |
關懷全人的善衡通識教育 |
教育的英文Education從拉丁文的Ex和Duco衍生出來,Ex的意思是「出來」,Duco的意思是「引導」,合起來就是「引導出來」,簡而言之,教育本身的涵意是啟導學生,釋放潛力。善衡通識教育主任劉潔玲教授指出,書院通識是幫助學生反思和建立學習社群的平台,她說:「課程設計重點不在於灌輸知識,而是透過參與式學習激發學生思考,讓他們在過程中砥礪互進,獲得寶貴友誼和學習經驗,收獲遠超過成績表上的評分。」
|
 |
北極初體驗 |
5月10日,十七名善衡學生組成首個香港本科生北極考察團隊,與五名書院職員浩浩蕩蕩地展開十二天極地考察之旅。該團隊在中國極地博物館基金創辦人李樂詩博士的指導下,到格陵蘭西岸認識極地生態、氣候和地理,以及古愛斯基摩文化。為了提升公眾的環境保育意識,團隊會在回港後會向公眾分享考察所得。
|
 |
我與中大早有約 |
4月24日,五位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陳震夏中學的中五學生,在善衡書院何善衡館餐廳與辛院長共晉早餐,親炙辛院長豐富的人生閱歷,學生就升學問題、研究學問的態度,以至人生志趣等課題踴躍發問,辛院長循循善誘,逐一耐心解答。是次早餐會由中大校友會與陳震夏中學合辦,冀透過與資深教授共晉早餐,擴展學生視野,並鼓勵他們早立志願,以升讀中大為目標,故此計劃取名為「我與中大早有約」。
|
 |
善衡夜話:大學生活今昔 |
利國偉宿舍導師盧家達先生
資深傳媒人吳明林先生畢業於動盪的時代,他在3月5日擔任善衡夜話的分享嘉賓,與赴會者分享身處變化無常世界的處世之道,辛院長、李漢良教授、兩位舍監,以及三位善衡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中大校長向來鼓勵同學要趁年輕出國拓寬視野,吳先生對此十分認同,同時也鼓勵選擇留港的同學要努力充實所學和人生經驗,以應對不穩定的政治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