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化干戈為玉帛

許敬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

正向溝通

隨意在香港中文大學這山城閒逛一圈,不難發現大學近年新建或修建的嶄新大樓。隨著近年學生和學科的增加,現時在中大服務的員工已達七千多人,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團隊。為了使中大的工作環境更臻完美,「正向工作間及員工發展委員會」(下稱「委員會」)於二零一三年十月正式成立(由原有的「員工培訓及發展委員會」改組而成),並於校內推動正向溝通理念,務求建立員工之間的互信和了解。

委員會主席許敬文教授表示,無論是行政分工,抑或組織架構,今天中大各教學及行政部門與二、三十年前相比,都有很大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會影響著中大員工的工作習慣和文化。由於員工面對變化時的反應和適應能力不同,以致同事之間的處事方法,甚或價值判斷均出現差異。

許教授坦言近年留意到員工之間的矛盾有加劇的趨勢,他認為人事爭執會影響機構的運作效率,同時減少員工對工作的滿足感,工作上的不如意甚至會是同事離職的主因之一。他強調:「大學致力幫助有需要的員工,協助他們在面對工作困難時尋求解決的方法,令他們的工作,甚至是他們的個人健康和工作情緒不會受到影響。」


預防勝於治療

爭執的發生往往源於很細微的事情,若處理不當,一個小問題便會愈滾愈大。許教授笑言:「我們不能在問題出現後才作出行動,而是在問題出現之前,盡力減輕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委員會的首要目標,就是希望舉辦培訓活動,令員工認識、了解工作間常會出現的人事問題,以及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面對不同的人事難題,又或員工之間存有的矛盾,明白這些難題和矛盾,其實於辦公室日常運作而言,是正常不過的。另外,我們定時為新入職員工提供一些普及的訓練課程,讓他們知道如果在工作間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時,可以循甚麼途徑尋求協助。至於部門主管方面,我們會特別為他們提供一些專業的培訓課程,包括讓他們認識一般文職及基層員工的心態、如何與這些員工保持良好的溝通方法,掌握調解及談判技巧,並為主管級別同事提供處理壓力和情緒的課程等。


申訴機制以外

中大一直備有正式的申訴機制,就員工的投訴進行仲裁。現時「專責小組」的成員包括:涉事員工的上司(即有關負責人)、負責人的上級委派的大學僱員,以及從輪值的準成員名單(由人事處按編制制訂)中指派的一名大學僱員,惟此僱員不能隸屬於投訴人或被投訴人所屬的部門/學院/單位。許教授將「專責小組」的運作比喻為正式的聆訊:「投訴人」在申訴會議中講述自己如何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並提供證據;「被投訴人」則需解釋被指控的事項,最後由「專責小組」作出結論,並提出補救及改善辦法。

話雖如此,負責處理申訴的「專責小組」往往發現難以掌握絕對充分的證據進行仲裁,因為有時同事之間的糾紛,是因為他們之間存有心病,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作為第三者的「專責小組」縱使以客觀、持平的態度,也難以判定誰是誰非。加上調查的過程往往對員工造成莫大的壓力,因此,無論從大學或員工的立場而言,事事訴諸正式申訴程序並非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許教授留意到,通常在涉及人事糾紛的問題上,員工的心理狀態都會起伏不定,但過往沒有專責人員負責處理有關問題。因此,委員會提議在正式申訴機制以外,加強以非正式的渠道作出調停,令雙方的分歧得以化解。究竟一個怎樣的處理方法,才能為各方面都帶來好處呢?他指出:「我們應該著重修補關係,重建一個雙方面可以互信、合作、共事的關係。」

透過非正式的調停方法來解決員工之間的誤會和矛盾,更能關注員工的心理狀態,著重建設對員工關係有益的環境。一般而言,我們會安排非正式會議,讓相關員工及其上司冷靜面談,協助他們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說服雙方放下成見,俾能修補彼此關係。調停的目的,不在於釐清對錯,反而是看重如何修補關係,令員工可以繼續愉快地在中大工作,達致雙贏的局面。


平衡的生活

中大一向強調人文精神。員工於大學工作,無可避免面對不同的人際關係,亦涉及如何建立和諧團隊精神的關鍵問題。因此,委員會將籌備一系列的活動,目標是希望所有員工均能傳承中大精神。許教授寄語各位員工在工作之餘不忘休息。 他強調:「工作和生活必須取得平衡,當你發現每天只是不斷工作,沒有任何其他事情令你感到興趣時,就表示你的生活已經失去平衡;平衡的生活不單只有工作,還有運動、娛樂、嗜好和良好的作息習慣,這才能達到身心平衡發展,締造健康快樂的人生。」
 

返回
許敬文副校長相片_1
許敬文副校長相片_2
第 1 期    2014年1月
過去通訊
2025 香港中文大學人事處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人事處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人事處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