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31 日 第 26期
「嶺南文化與世界」公開講座系列2024——斯文嶺南

「嶺南文化與世界」公開講座系列2024——斯文嶺南,由香港公共圖書館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聯合舉辦,於2024年10月27日、11月23及24日舉行。

本講座系列旨在描繪嶺南文人活化傳統、接通世界、雅俗雙生的獨特文學風景,展現粵語詩文從古至今的無窮生命力。本講座系列為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項目之一,亦是弘揚中華文化系列的活動。講座系列包含三場專題講座,講題的時間跨越晚清至二十世紀90年代,主題涵蓋嶺南文人雅集、洋文學習和粵語文學流變等。

第一講為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程中山博士主講「一觴一詠、暢敘幽情:香港錦山文社修禊雅集(1972–1991)」。程博士在介紹「修禊」傳統的基礎上,講述香港錦山文社之籌備、成立、運作及其影響。所謂「修禊」,為三月三日(上巳日)傳統士民除垢、消災祈福、除不祥等活動。香港錦山文社修禊由儒商陳伯祺、梁耀明等主持,在1972至1991年間連續二十年舉行,匯集全港文人飲酒賦詩,書畫琴棋。其意義不僅在於祓禊祈福,紀念東晉蘭亭雅集,且成為香港文壇集會,促進了香港古典詩書畫文化的發展。程博士最後還帶領觀眾賞析錦山文社與自己重遊隱盧之詩文作品。

第二講為中大通識教育中國課程葉嘉博士主講「字典、課本和報刊:晚清嶺南文人的港澳留學和洋文學習」。在晚清,香港和澳門是新式讀物的發源和傳播樞紐。這裏湧現出諸多面向粵語士商的雙語字典,例如唐廷樞作序之《英語集全》。利用雙語字典,結合洋文課本及報紙雜誌等新式讀物,晚清嶺南文人接受洋文學習,成為一代獨具雙語能力、接通世界的文人。

第三講為中大歷史系卜永堅教授主講「清末民初的粵語文學:以廖恩燾《嬉笑集》為例」。卜教授首先以魯迅與金庸的作品導入方言與國語(書寫語)之關係,進而舉例介紹粵語文學。隨後以廖恩燾(1865–1954)《嬉笑集》為例,指出粵語文學具有融匯「古典」中國文學的「雅」、「正」與粵語文學的「諧」、「俗」,而不改變「古典」中國文學之體裁的特點。

講座系列於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每場講座吸引逾百觀眾參與,包括中國內地和本地各大學的專家學者、師友、學生以及公眾人士。觀眾與講者熱烈互動,不僅就演講內容提出疑問與評論,而且積極分享自己修習文學作品的經歷和感悟。
 

返回
今期內容
嶺南文化研究論文獎2024
宋王臺文化記憶系列工作坊
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公開講座
「嶺南文化與世界」公開講座系列2024——斯文嶺南
「嶺南報刊與世界」工作坊
 

過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