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榮潤國教授
「努力工作、盡意耍樂」
榮潤國教授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學生事務),同時是精神科學方面的權威,他除了擔任醫學院精神科的教授外,亦致力研究睡眠健康,發表了多篇甚具代表性的論文。

1. 你平日公務繁忙,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我一直深信「努力工作、盡意耍樂」的格言 (Work hard, Play hard),工作固然重要,但我們亦需要耍樂,盡量不要把工作帶回家中。現今電子科技普及,令不少同事變相二十四小時工作,有些同事甚至在凌晨兩、三點仍發電郵給我,試問這樣做又怎可以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呢?我認為同事在工餘時間,必須培養健康的興趣,運動便是一個保持身心健康的好方法,我平日喜歡遠足和踢足球,而且是中大教職員足球隊的前隊員呢!

2. 在工作上面對壓力和困難時,你如何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鑽牛角尖,只顧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別人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保持健康的心態,不能只期望獲得讚賞而不肯接受批評。遇到問題時,我們不妨與值得信任的人傾談,聽取別人的意見,或許能讓我們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

3. 你如何提升同事的自信心,以應付挑戰?
作為上司,我有責任令同事感受到獲得支持,整個團隊朝著同一目標進發。我會把同事遇到的一些困難情況如實地向管理層反映,例如我親見香港前線醫生不足,於是向上級反映須要增加醫生人手,以減輕同事的壓力。我亦留意到,各人的長處不同,有些同事善於教學,有些則善於研究,如何「用人得其所」,亦是作為主管的一大學問。

因此,我經常鼓勵同事要熱愛工作,盡力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優勢,並好好享受工作帶來的滿足感和樂趣。然而,員工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還是要懂得說「不」,因為不妥善處理遇到的問題而勉強接受,反而有可能引致不必要的誤會,甚至是嚴重的後果。

4. 倘若同事受到情緒困擾,你會如何幫助他們?
中大是一所優秀的大學,在這裡工作的同事多具備責任感、有理想,但因為大環境的改變,例如中大在這五十年從一所本地大學轉型為一所國際大學,從過往只著重教學的模式轉型為教學、研究並重的大學,上述的改變會令一些同事無所適從,他們的工作量不斷增加,有時會因為價值觀的分歧,容易與同事意見不合,甚至產生矛盾,在種種因素影響下很容易便會出現情緒問題。

要幫助這些同事,我首要是了解他們的情況,給予支持和鼓勵,並透過溝通化解問題的癥結。在有需要的時候,我會建議他們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例如保健處的醫護人員、「僱員支援計劃」的輔導員和人事處的同事等等。事實上,大學一直致力於校內推動正向溝通理念,務求建立員工之間的互信和了解,我希望中大的員工都能感受到大學的誠意 ── 特別為他們投放各項資源,從而繼續為大學作出貢獻,提高服務質素。

5. 你為何會著手研究睡眠健康?
當初選擇這個題目是受到我的大學老師所影響,其次是希望知道可否減少睡眠時間,以提高工作效率,結果當然是不可以的。許多人不明白睡眠的重要性,其實睡眠是給大腦休息的機會,睡得好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以學生為例,父母應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睡眠習慣,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提升學業及行為表現。倘若兒童和青少年睡眠不足,會誘發輕度情緒疾病。另外,睡眠減少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內分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風險。

6. 你一直鼓勵同事參加興趣班,當中有否特別的原因呢?
作為一所重視「人文精神」的大學,我們應該營造一個愉快的工作環境,令同事做得開心,從而提升工作效率。興趣班(包括主動型興趣培訓課程*)正正能夠達到這個目的,促進同事全人發展,讓同事發展潛能,從而加強抗逆、抗壓的能力,並增加對工作的滿足感。

*詳情請參閱《正向工作間及員工發展電子通訊》第一期

 

返回
榮潤國教授是中大教職員足球隊的前隊員
榮教授與他的足球隊隊友合照(相片一)
榮教授與他的足球隊隊友合照 (相片二)
第 3 期    2015年1月
過去通訊
2025 香港中文大學人事處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人事處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人事處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