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一詞與「普遍性」來自相同詞源,故我們是服務整個社會的一個社群,致力促進知識傳播,以惠及香港、大中華和世界其他地區。
- 展示香港作為研究中心的地位
為支持知識傳播的理念,中大圖書館不但專注於提供實體藏書,還積極把研究數碼化,用以培養中大提倡的開放科學文化。我們全新的研究資訊管理系統(IRIS) ,可供任何人查閱中大研究人員發表的文章,當中包括許多可開放取用的全文。上期通訊曾介紹由中大、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和香港大學(港大)圖書館和大學出版社聯合推出「開讀」為首個開放取用圖書計劃。該平台現已出版共27本中文版書籍(其中一本為中英雙語)。這些書籍的瀏覽次數在半年間已接近50萬!精選書目結集全球傑出學人的著作,充分展現出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裡的活力。從是次專訪開放科學主任芷瑩女士,可了解此計劃的詳情。
- 發展印刷館藏與電子資源
中大圖書館不斷豐富館藏,以支持大學的教育和研究方針。新增館藏包括1881年出版威廉‧羅素記錄香港海岸線的珍稀水彩畫集,及由擔任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代理人唐廷樞於1862年出版的英語集全,主要為中英雙語提供翻譯和發音標記。圖書館亦購入多個涵蓋生物製藥、土木工程、音樂、醫學及石油勘探等領域的電子資源。我們的館藏涵蓋中大社群廣泛的研究興趣!
- 引領全球合作:環太平洋研究圖書館聯盟(PRRLA)
中大圖書館在追求知識上,不限於建立豐富館藏,更促進國際聯繫。為此,我們正推動研究圖書館之間的全球性合作。中大圖書館將於2025至2027年間擔任PRRLA主辦機構。環太平洋地區的學術圖書館通過聯盟的合作,以推進學術研究資料取用 。下一屆PRRLA會議將於2025年10月在日本仙台的東北大學舉行,主題為「保存文化,推動發現:數位和人工智能創新時代的太平洋研究圖書館聯盟」。對人工智能感興趣的讀者,請關注圖書館與中大哲學系及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合辦的AI Ethics and Governance Lecture Series講座。
引言開首提及一位女王、一位國王及一位皇帝,文末以一個皇室相關的故事作結。中大圖書館的「唐樓中的二戰日記:從香港見證歐洲戰場的中國身影」展覽於閉展兩週後,由安妮公主在倫敦塔對面的三一學院重展。圖書館與中大歷史系及「諾曼第登陸」(D-Day)策展人合作,透過中國軍人參與D-Day的一手資料,揭示這段二戰不為人知的歷史。 我們相信是次項目實現了展覽的目的,如同中大前校長金耀基教授的一句話:「香港看見世界,世界看見香港」。
文奈爾
大學圖書館館長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