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研討班旨在延續2005年以來由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在亞太漢學中心支持下舉辦的研討班,從環境、經濟、政治、法律、社會、意識形態與文化等各個方面來考察中國政企關係之變遷。本屆主題為「中國的政企關係」,共邀得26位學者報告研究成果。研討班分兩天共七節進行,論文範圍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七個方面:1. 國際背景下的中國政企關係;2. 國家、企業與社會;3. 民國時期的國商關係;4. 商業環境與監管;5. 數位經濟與平台治理;6. 創新系統與區域發展;以及 7. 工業發展與經濟政策。與會者需以中文及英文進行交流。
大會特邀香港中文大學的教學人員為相關組別作主持及評論員,包括︰中國研究中心黎晨教授、夏添恩(Tim Summers)教授、溫祺德(Kristof Van den Troost)教授、林真如教授,社會學系朱靈教授,以及歷史系卜永堅教授。另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閻述良教授也受邀擔任外部主持人。
亞太漢學中心主任、中國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黎志添教授,與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何杏楓教授應邀於研討班上致開幕辭,歡迎各位與會者,並表達對他們會報的期許。
為促進學術交流,研討班有幸邀得四位教授作主題演講,演講主題如下:
State-Party-Business Relations in China 柏思德(Kjeld Erik Brødsgaard)教授(哥本哈根商學院國際經濟、政府與商業系教授) |
Is a “Silent Revolution” in the Making in China? Postmaterialist Values,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陳 捷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副院長) |
Still the Century of Statism: As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Grew into Venture Capitalists 耿 曙教授(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員) |
Chips War?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Geopolitics in the Post-Pandemic US andEast Asia 楊偉聰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系卓敏地理與資源管理學教授) |
講座引人入勝,深入淺出。與會者向講者踴躍提問,講者在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方面的豐富經驗,亦為與會者提供了珍貴的指引。
除此之外,研討班幸獲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特藏主任席敏雯(Miriam Seeger)博士襄助,讓與會者得以參觀特藏。特藏為當代中國國情研究最齊全的圖書館之一,收藏豐富,包括1950年代初至今的省級及全國性報紙、期刊、綜合及專類年鑒、統計資料,以及省、市、縣、鄉鎮級地方志等等;另外,中文大學出版社編輯袁載俊博士,為與會者介紹了《中國評論》。《中國評論》是中大出版社自1990年起出版的中國跨學科研究期刊。參觀特藏和刊物介紹均為與會者提供了不同的資料和角度,增進了他們對主題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