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祾(哈佛大學) | 周作人晚年的古希臘文學翻譯事業 |
陳碩文(國立中興大學) | 顯身的譯者:從Margot la balafrée到《毒蛇圈》 |
梁蒼泱(北京大學) | 名山片席:林紓口譯者魏易生平及其翻譯述論 |
陸穎(同濟大學) | 從「革命性」到「人民性」──析傅東華重譯《珍妮姑娘》中的革命語式嬗變 |
羅樂然(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 | 朝鮮譯官金指南和康熙年間的清與朝鮮關係 |
阮氏妙齡(越南河內師範大學) | 從「親和性」到「主體性」──越南對賈平凹《廢都》的翻譯與接受 |
陶磊(復旦大學) | 試論「譯」的最初含義及其演變 |
徐克偉(關西大學) | 「解剖學」漢譯名源流考 |
徐黎明(南京大學) | 翻譯·政治·政治小說──略論《瑞士建國志》在東亞的翻譯與傳播 |
葉楊曦(香港中文大學) | 從西史東漸到東書西傳──《法蘭西志》對法國歷史的譯介與近代中日知識流轉 |
殷銘佳(上海外國語大學) | 民國時期國立編譯館的名與實 |
張思婷(世新大學) | 大陸青年,臺灣拾穗──戒嚴時期大陸移民在臺灣的文學翻譯活動
|
趙瑩(復旦大學) | 《京報》譯介與中英關係的構建(1810年代–1860年) |
祝蕓(Temple University) | Pan Guangdan's Eclectic Translation of Burrow and Freud in the Xiaoqing Case and Translingual Medicalization of Chinese Women's Wri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