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016)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六十三期已經出版。本期刊載八篇文章及九篇書評。
論 文 | 漢代「第五家《詩》」說獻疑 | 陳柏嘉 | 南唐文化與宋代士大夫的生活品味:以文房四寶為中心 | 伍伯常 | 以「攻宦」為名:明成化間名臣王恕的政治形塑 | 吳兆豐 | 寂寞的神童:明儒程敏政生平要事考釋 | 何威萱 | 清代侍衛等級新探 | 陳 章 | 清代道光年間廣州城區祠廟的空間分佈及其意涵:以道光十五年「廣州省城全圖」為考察中心 | 黎志添 | 試論陳澧之詞學觀:以新見抄本為中心 | 余佳韻 | 劫灰與蘭花:新加坡日據時期的兩部舊體詩集 | 林 立 | 書 評 | The Efficacious Landscape: On the Authorities of Painting at the Northern Song Court. By Foong Ping | Richard Vinograd | Politics, Poetics, and Gender in Late Qing China: Xue Shaohui and the Era of Reform. By Nanxiu Qian | Gail Hershatter | Runaway Wives, Urban Crimes, and Survival Tactics in Wartime Beijing, 1937–1949. By Zhao Ma | Sophia Lee | Writing, Publishing, and Reading Local Gazetteers in Imperial China, 1100–1700. By Joseph R. Dennis | Martin J. Heijdra |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an Age of Turmoil, 200–600. By Nancy Shatzman Steinhardt | 何培斌 | Tea in China: A Religious and Cultural History. By James A. Benn | Victor H. Mair | Conceiving the Indian Buddhist Patriarchs in China. By Stuart H. Young | James A. Benn | The Chinese Political Novel: Migration of a World Genre. By Catherine Vance Yeh | Theodore Huters | City of Marvel and Transformation: Chang'an and Narratives of Experience in Tang Dynasty China. By Linda Rui Feng | Wilt L. Idema |
訂購請聯絡中國文化研究所或中文大學出版社。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通訊》
《中國語文通訊》第95卷第2期已經出版。本期刊載五篇文章: - 張詠梅:簡介大學中文課程「口語傳意」教學特點
- 馬毛朋、李東輝、陳 謙:嶺南大學中文口語訓練課程的實踐與探討
- 吳學忠:浸會大學通識教育核心必修科目大學中文新課程簡介
- 何偉幟:以人為本的大學中文教學
- 郭思豪:準中文教師的語文增潤課程
文章可以從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的網頁下載:http://www.cuhk.edu.hk/ics/clrc/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
《二十一世紀》2016年8月號,第156期,已經出版。本期推出「文革五十周年專輯II」,共刊載「二十一世紀評論」文章兩篇,及「學術論文」三篇。 「二十一世紀評論」 - 秦 暉:〈「手段」比「目的」更重要──從毛澤東發動文革的「思想史研究」談起〉
- 魏格林、崔金珂:〈文化大革命的記憶戰場──共識與和解〉
學術論文 - 楊繼繩:〈文革期間的國民經濟〉
- 陳意新:〈文革初期農村的造反運動──安徽老瞿村和定遠縣的案例〉
- 孫沛東:〈文革時期京滬知青階層化的個人閱讀〉
詳細目錄請見《二十一世紀》網站:http://www.cuhk.edu.hk/ics/21c/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白手興家:香港家族與社會》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計劃「香港商人家族:歷史與營商文化」第四本「商業∕文化∕社區:香港企業家傳記系列」研究計劃叢書,於7月出版。 《白手興家:香港家族與社會》作者為本中心副主任鄭宏泰教授及清華大學全球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高皓博士,作者在不同歷史檔案或文獻中耙梳鈎沉,透過分析不同商業家族的起替興落,有系統地探索1841–1941年間,香港社會走過的曲折歷程。研究對象包括高滿華、李陞、周壽臣、何東、何啟、嘉道理和布力架等家族。對於各顯赫一時的富家大族如何在香港開拓經濟環境、參與社會建設甚至在政治問題上發揮着深遠的影響力,以及大家族之間的聯姻、合作、傳承,如何維繫家族力量、如何與社會產生互動等,作者都作出深刻的闡釋。 訂購請聯絡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