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儒學講座系列」由夢周文教基金會贊助於2013年成立,每年將邀請一位對儒學研究有傑出成就的學者來院演講,藉著於不同議題之討論,引起學術界及社會上更深入探討儒學之興趣。
第一講「儒家思想的綜合展現:存在關懷與概念範疇」於10月23日下午3時在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會議室舉行,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鄭宗義教授主持。伍教授向大家介紹了人生處境上儒家思想所關注的議題,其中包括:人的終極型態與超然性、人性的本質、社會結構、歷史感觀、人與自然的關係等等,並以這些我們熟悉的命題,進一步解釋當中的概念範疇,如「天」、「道」、「天命」、「性」、「正名」、「先王」、「聖」、「君子」、「陰陽」,帶領聽眾了解儒學的世界觀。
第二講「比較視角下儒家經注與西方詮釋的相遇與缺憾」於10月29日下午4時30分在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四號演講廳舉行,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黃勇教授主持。除了延續了上一講所關注的問題框架,伍教授提及到儒學在某程度難以脫離西方視覺的檢視及干預。不少學者無可避免地使用了西方的語言和角度來詮釋儒學本身。的確,從比較不同的文本與角度來探究儒學典藉能夠豐富儒學本身或對儒學理論有新的閱讀,尤其對今時今日以誇文化角度去理解儒學有著深遠的意義。然而,這樣卻有機會將儒學本身放進了西歐系統的導向之中,構成一種在誇文化上的學術爭議。伍教授強調我們必須要透過閱讀經典文本,提取其超越時代的想法,以了解儒學的真諦。
伍教授在短短的兩場演講當中帶出關於個人安身立命、社會的結構層次、儒學的哲學地位等等值得關注和深思的問題,令在場聽眾提出了不少的討論與回應。此外,新亞儒學講座伍安祖教授著作展覽亦已於10月8日至11月5日在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地下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