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教授長期從事大氣物理化學、大氣環境研究工作,對於災害性濃霧、灰霾天氣、PM2.5有深入研究。講座開始時,他先介紹「霧」和「霾」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建議大家可以「灰霾」取代 「霧霾」來形容大氣污染。 他指,灰霾天氣由氣溶膠細粒子PM2.5污染造成。隨著城市規模擴大和城市化進程加速,人類活動令大氣氣溶膠污染日趨嚴重,空氣能見度越來越低,逐漸形成灰霾天氣。
世界各地針對灰霾天氣有不同的措施,中國相比外國較遲開始處理相關問題。但吳教授認為,中國珠三角地區近十年處理灰霾天氣問題成效顯著,京津冀、長三角減排亦初見成效 。他又提醒,臭氧與細粒子氣溶膠有此消彼長的關係,因此處理灰霾天氣時要仔細計劃,以免造成更難控制的臭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