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由學術先驅創立,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並於 2023 年迎來 60 周年校慶。慶祝活動包括舉辦展覽,展示中大圖書館日益豐富的西方漢學珍本,以及出版《融會中國與西方: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所藏近代早期西方漢學要籍》。

這本圖錄結合了歷史系、中國文化研究所及中大圖書館的學術和專業知識,展示了中國與西方的早期接觸。其中5本西文善本古籍更首次借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展覽(2024年12月18日至2025年5月4日)中展出,以紀念中國與法國建交60周年。

左起:中大圖書館館長文奈爾先生、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及中大圖書館高級助理館長李麗芳女士

中大圖書館借出的古籍,揭示在十七至十八世紀的中法兩國,在科學、工藝、藝術和哲學等領域有深遠交流
促進文化珍寶的使用
中大圖書館的西文善本相對年輕,成立只有30 多年。然而,古籍中的15種中文善本書籍於2020年獲納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成為全港首間擁有珍藏古籍入選的大學圖書館。這項認可彰顯了中大圖書館對文化的重大貢獻。感謝機構資助者和私人捐贈者的慷慨支持,加上圖書館的積極策展,使中大圖書館的特藏數量顯著增加。這願景讓圖書館能夠做出有意義的貢獻,例如借展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目前的展覽,廣泛地向學術界以外的觀眾展示珍品。
香港的贊助人及決策者期望大學和文化機構能夠充分發揮所獲得的資金影響力。政府資助的大學可講述香港和中國的故事,展示香港如何發展成一個造福香港、中國及世界各地的國際平台。透過與其他大學及文化團體合作,中大圖書館可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過去數十年,中大圖書館與本地大學緊密合作,以推進研究成果。去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學圖書館長聯席會(JULAC)就數碼創新增設委員會,推動香港文化遺產的數碼化及保存。通過合作,中大圖書館可以確保館藏得以保存,並讓更多人了解香港和中國的故事。
推廣文化遺產
中大圖書館積極與藝術及文化界,特別是與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及博物館(GLAM)之間的合作。 GLAM指這些文化機構,旨在為研究人員及大眾提供獲取知識和保存文化資源的途徑。2024年,圖書館與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合作,在中大舉辦了第34屆「國際表演藝術圖書館、博物館與資料館協會」(SIBMAS)國際研討會。此項會議首次在亞洲舉行。
中大圖書館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共同展示了學術和文化機構在保存文物和教育公眾方面的合作。過去數年,我們亦曾借出特藏予多間博物館作展覽之用。其中,越營藝穗檔案曾借出至美國溫德博物館於Vietnam in Transition, 1976-Present(2023年4月1日至10月22日)展覽中展出;善本書籍借予香港文化博物館「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展覽(2020年10月7日至2021年7月26日);中文善本藏書借予香港歷史博物館「日昇月騰︰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1368-1644」展覽(2015年12月16日至2016年4月4日)。有關香港文學的書籍亦借出至中國、台灣及香港書展作展覽之用。展望未來,中大圖書館將繼續建立與中大文物館之間的合作計劃。文物館於今年三月開放了美麗的新翼大樓—羅桂祥閣。這些合作為特藏提供與公眾接觸的寶貴的機會,增強與社區的互動互惠。
.png)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