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五年 第一期
|
最新出版 |
-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2025年2月號,第207期
-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通訊》第104卷第1期
|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2025年2月號,第207期

隨着特朗普(Donald J. Trump)重掌白宮,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備受關注。本期「二十一世紀評論」的主題是「以史為鑒:中美關係展望」,兩位資深的歷史學者從宏觀的視野回顧和展望兩國關係的發展。
二十一世紀評論 以史為鑒:中美關係展望 馬 釗:合久必分?—— 中美關係周期律的歷史考察 劉曉原:冷戰終結和全球化悖論—— 中美關係的大歷史
學術論文 馬愛芳、胡 泳:中國民營互聯網企業的「非正式」監管:以黨建為例 范璐璐、韓晶瑩:中國電商平台客服的人工智能應用研究——基於勞動價值論的分析框架 吳桐雨、夏冰青:科技資本與地方發展的糾葛——以G省T市數據標註基地為例
觀察‧隨筆 馬蕭蕭、孟靄禾:美國對華科技人才制裁政策的演進及前瞻
科技文化 張立健:多元開放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
景觀 衞 俊:回望一個半世紀——「巴黎1874:印象派的誕生」
學術綜述 周陸洋、李文榕:冷戰時期美國社會學的蘇聯研究(下)
書評 朱玥潤:爭奪東南亞散居華人的「中國性」——評Jeremy E. Taylor and Lanjun Xu, eds., Chineseness and the Cold War: Contested Cultures and Diaspora in Southeast Asia and Hong Kong 肖藝涵:在冷戰的十字路口——評Po-Shek Fu, Hong Kong Media and Asia’s Cold War
詳細內容請瀏覽:https://www.cuhk.edu.hk/ics/21c/zh/issues/c207.html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文通訊》第104卷第1期

本期刊載十四篇文章:
- 王 凱、趙春利:擇從副詞「只好」的話語關聯與語義內涵
- 王浩銘: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再探
- 楊苛鑫、莊會彬:詞類原型範疇數據化初探——以副詞維度為例
- 宛新政:漢語「折扣+高/低」組合中「高低同義」的形成機制與識解
- 左靄雲、蕭佩珊:談粵語「咪」的主觀化語篇功能
- 陳舒婷、林華勇:粵語三水話附加問句末的「呀〔ia31〕」和「嗄〔ha23/25〕」——與廣州話、廉江話比較
- 羅虞歡:遵義方言「名量」結構的句法特徵及其主觀性
- 陳嘉樂、陳曉錦:江西瑞金方言「討」的多功能用法及其語義演變
- 肖雁雲:甘肅石羊河流域方言的正反問句類型
- 郭 麗:黃孝片方言古知莊章組的歷史層次及其來源
- 姜復寧:《八仙卓燕式記》日漢對音音注的語音特點與音系性質
- 郭承禹、江 荻:普通話同義多調字的成因及其蘊含的聲調屬性——以歷次審音工作成果為例
- 江雪奇:現知最古的早期粵語羅馬字記音語料——瑞典科學家烏斯貝克的航海日記
- 薛紫炫、党懷興:「視域」與「視閾」之辨
全文可以從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的網頁下載:http://www.cuhk.edu.hk/ics/clrc/。 |
|
|
返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