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院長楊綱凱教授致辭歡迎陳導演,提及耳熟能詳的電影,簡述他二十年矚目的電影生涯,讚揚陳導演在不同機構擔任要員,培育新一代的影業新星,不遺餘力。
陳導演分享個人成長經歷,引導聽眾思考多元文化的意義,並提出對個人作品的想法。演講以問答形式進行,由書院輔導長區國強教授在旁作簡短提問,增強互動。
陳導演表示高興出席晚宴,喜見同學濟濟一堂,形容禮堂佈置氣氛十足,猶如置身哈利波特電影。回想成長時期到異國生活,時常成為群體中的小眾,令陳導演培養了邊緣化甚至不安的意識,時刻關注身邊的事物。對文化觀察入微,成為他後來製作電影的關鍵。他指電影蘊含文化的根源,能拉近不同文化的距離,讓觀眾體驗多元的世界。他憶述2003年時沙士爆發,大家都不敢遠遊,但他每天或隔天去看電影,已恍如四處遊歷。
區教授請陳導演推介一套他認為最合適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觀賞的電影。陳導演認為沒有固定答案,因為他眾多的作品均有探討「多元文化」這議題。他提到《甜蜜蜜》(1996),故事的主人翁所面對的正是適應異地文化的處境,但其他作品亦反映多元文化。他講述幼時先後移居泰國、美國,最後又回到香港;身處異地文化讓他時刻警覺、努力不懈。陳導演的經歷正正體現這種多元文化。
陳導演又分享多元文化在香港的意義。他設想已是永久居民的人和數年後才獲此身份的人,其實兩者最終皆為「香港人」,無分先後高低。他認為身在香港的人共同體驗香港,應無分彼此,不受文化背景、居住時間影響。他認為多元文化代表了過去的香港,代表今天的香港,亦應代表未來的香港。
陳導演亦提及策劃中關於李娜的一部電影。他希望借這部電影勾劃出中國國情和思想的變化,並突顯現代社會裏群體和個人之間的張力。
陳導演對電影的分享精采獨到,觸及多元文化在各地的意義,發人深省。四年級的馮裕欣同學在發問環節衷心感謝陳導演製作《親愛的》(2014)*。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沒有童話故事的大團圓結局,但亦正因其對真實的描畫,令馮同學深受感動。她又表示故事的愛情元素動人心弦。
(* 書院於高桌晚宴一週前舉辦電影分享會,播放《親愛的》。詳情可見本文後的介紹。)
晚宴尾聲,陳導演應邀為書院的攝影比賽頒獎。學生組別由二年級的鄭嘉偉和鄭偉達同學勝出;公開組別的冠軍是羅致豪先生。
請按此瀏覽書院社交網站的相片簿,觀賞當晚照片。
電影分享會:《親愛的》
書院於2016年1月14日舉辦電影分享會,放映陳可辛先生執導電影《親愛的》(2014),吸引來自各地的學生和交換生參加。書院輔導長區國強教授主持映後分享環節。參與同學均為故事所動,討論電影中對中國內拐帶兒童事件的抽寫和印象深刻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