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專題】鄭吉雄教授主講第八屆新亞儒學講座

第八屆新亞儒學講座已於十月圓滿結束,主講嘉賓為香港教育大學文化歷史講座教授鄭吉雄教授,主持了共三場演講。

「新亞儒學講座系列」由夢周文教基金會贊助於二〇一三年成立,每年邀請一位對儒學研究有傑出成就的學者來院演講,藉着不同議題之討論,引起學術界及社會上更深入探討儒學之興趣。

第一講「近世『儒』的論說與變遷」
於十月十九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在中大邵逸夫堂舉行,由中大哲學系鄭宗義教授主持。講座同為書院雙週會,有過千位書院師生參與。鄭教授首先以「儒的源流」點題,繼而以牟宗三先生的論說帶出兩個思考問題 ─ 儒林的出路、轉化何在?異端、異族問題對儒學的衝擊?鄭教授指出從明代到清代,儒學默默進行一場運動:經史子集四部的學問充實了儒學。晚明儒學的偏枯,則造就了之後儒學的豐盛。至於異端、異族問題,鄭教授認為這始終是儒林集體心理之「坎」,中含迷惘、窒礙、屈服……身份認同危機常存。
 
第二講「《易》學、儒學與哲學」於十月二十二日下午三時在九龍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會議室舉行,由中大哲學系姚治華教授主持。鄭教授先說明近一個世紀《易》哲學暗淡的原因,包括一些對《易》學的錯誤觀點,然後從《易》之五大法則(一)不對稱性、(二)相互關聯性、(三)動態永續性、(四)創生性及(五)不可預測性說起,深入淺出講解《易》學、儒學與哲學的關聯性。在總結時亦指出《易》哲學影響了卻不等於儒家哲學,學者必須同中見異,異中求同。
 
第三講「戴震氣論與漢儒元氣論的歧異於十月二十八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在中大康本國際學術園四號演講廳舉行,由中大哲學系黃勇教授主持。鄭教授從中國思想史上「氣論」的發展說起,然後帶出戴震的氣論。鄭教授認為戴震、漢儒氣論均承自先秦陰陽氣化論,卻不相同。戴震氣化論同時強調分殊/一體,後者屬於哲學闡述,前者發展為平等思想。「分殊」思想尤其含有現代性(modernity)。觸及中國社會倫理的平等問題,為二百年後的二十世紀初中國社會改革運動做了預告,可見戴震氣論既有哲學意義,也有社會學意義。
 
透過三場講座,鄭教授讓聽眾們提升對儒學、《易》學與哲學的認識及興趣,而在場聽眾亦提出了不少的討論與回應。此外,新亞儒學講座鄭吉雄教授著作展覽亦已於十月三日至十一月十一日在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地下順利舉行。書院在此感謝各界對講座的支持。

鄭吉雄教授主持第一講

左起:副院長李浩文教授、鄭吉雄教授及鄭宗義教授

鄭吉雄教授主持第二講

鄭吉雄教授主持第三講


回到今期
【書院快訊】本院獲田家炳基金會捐贈一千五百萬港元 支持新設「靈根再植.同育英才」計劃
【書院快訊】書院與學生會聯合出版《誠明》小冊
【書院快訊】七十三周年校慶暨獎學金頒獎典禮
【文化專題】鄭吉雄教授主講第八屆新亞儒學講座
【文化專題】劉佩瓊教授主講二〇二二/二三年度新亞當代中國講座
【文化專題】文章轉載:李潤桓〈用硯.賞硯.藏硯〉
【學生發展】二〇二一/二二年度「優異生獎狀/傑出服務獎狀暨學生成就嘉許典禮」
【學生發展】新亞七十三周年校慶活動總結
【學生發展】第十屆新亞青年學人交職晚宴
【學生發展】學長計劃二〇二二/二三成立典禮
【學生發展】同學獲獎
【教職員參與】任洪亮教授與呂寶儀教授獲頒健康長壽催化創新獎(香港)二〇二二
【教職員參與】四位本院教職員獲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青年科學基金」
【教職員參與】許建斌教授獲選為「二〇二二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教職員參與】書院教職員聯誼會歡迎新聘同仁午宴
【教職員參與】新隸屬本院教師(九月至十一月)
【校友聯繫】新亞校友暑期親子活動二〇二二
【校友聯繫】書院校友重聚活動
【校友聯繫】書院成立校友籌募小組 拓展校友網絡及發展資源
【校友聯繫】《中大校友》九月號訪問本院校友
【校友聯繫】訃告
【校友聯繫】海外校友會消息
【活動及展覽預告】錢穆圖書館展覽
電子簡訊邀稿
新亞書院網頁
新亞校友會網頁
捐款
電話: 3943-1585
傳真: 2603-5418
電郵: angelaswlee@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