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6 月 3 日 第 23期
「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公開講座系列──「廣東古籍的存藏與整理出版」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有幸邀得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高級特藏館員倪俊明先生於2024年4月26日以「廣東古籍的存藏與整理出版」為題,主講「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公開講座系列講座。

倪俊明先生為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高級特藏館員,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原副館長,廣東省古籍保護中心原副主任、研究館員及廣東省文史館特約研究員。長期從事古籍地方文獻的整理研究,參與主持編纂《廣州大典》、《清代稿鈔本》、《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卷》、《海外廣東珍本文獻叢刊》、《中山文獻》、《東莞歷史文獻叢書》、《近代華僑報刊大系》、《黃埔軍校史料彙編》、《華南抗戰時期史料彙編》、《中國近代城市史料叢刊‧廣州卷》等20多部大型古籍地方文獻叢書,出版、發表(含合作)嶺南古籍文獻、地方歷史等論著80多部/篇。

本次講座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對廣東古籍存藏情況的介紹及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的說明。首先是近年廣東省古籍存藏保護的工作介紹。以國務院辦公廳所頒布的「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內容為目標,廣東省於2008年成立古籍保護中心,開展全省的古籍普查、登記工作,並實施古籍分級保護制度。至今,工作成果先後進行審核出版為《暨南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廣東省佛山市圖書館等八家收藏單位古籍普查登記目錄》、《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和《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成果也基本完成電子化,上載入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同時,在分級制度下,廣東省評選了國家級與省級的古籍保護單位並分別統計其古籍存藏情況,評審並編纂出版《廣東省第一批珍貴古籍名錄圖錄》和《廣東省第二批珍貴古籍名錄圖錄》。另一重要部分是有關於廣東的古籍存藏的介紹。有關嶺南的古籍存藏分佈範圍涵蓋中國大陸,港澳、台灣地區,海外地區乃至於個人,而文獻被蒐集整理為《嶺南文獻綜錄》、《廣州大典》等書。

第二部分以時間發展為線索,介紹廣東古籍的整理出版情況。古代廣東刻書肇始於宋元時期,而匯輯刊印古籍地方文獻,則興起於明代中後期。明末清初廣東圖書出版事業日趨活躍,出現了一批具有影響的詩文總集的匯輯刊刻。廣東提學副使張邦翼首次對嶺南文獻進行全面的收集和疏理,編纂了《嶺南文獻》,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刊刻。康熙年間,屈大均整理刊刻《廣東文集》,又從中輯部分為《廣東文選》。其他叢書有如《嶺南五朝詩選》、《廣東詩粹》、《粵東文海》等。至於清中晚期,出現廣州書院、書局和富商的經史叢書刊刻。如學海堂所刻《皇清經解》、《學海堂集》,廣東書局所刻《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廣雅書局所刻《元和郡縣誌》等。此外,還有不少富商熱衷搜集、刊刻古籍鄉邦文獻。如伍崇曜組織刊刻《嶺南遺書》、《粵十三家集》等,潘仕成曾組織刊刻《海山仙館叢書》,陳焯組織復刻武英殿本《二十四史》。至民國,有賡續廣雅書局的廣雅版片印行所刊印的《廣東圖書館附設印行所書目》及其所編的《廣雅叢書》。後又有吳道鎔輯錄的《廣東文徵》和葉恭綽、簡又文等人所編的《廣東叢書》等書。

進入新時期,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廣東各高校、圖書館等與地方政府和出版社合作,依託館藏古籍地方文獻資源,逐步開展古籍地方文獻整理出版,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可分類為區域古籍文獻匯編點校類,如《廣東地方文獻叢書》、《嶺南叢書》、《嶺南文庫》等;區域古籍文獻匯編影印類,如《廣州大典》、《中山文獻》、《肇慶典籍》等;專題古籍文獻匯編,如《清代稿鈔本》、《民國稿抄本》、《清代版刻圖錄初編》等;域外藏古籍文獻匯編,如《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檔案》、《海外廣東珍本文獻叢刊》等;地方人物文獻匯編,如《屈大均全集》、《容庚藏帖》等;報刊類文獻匯編,如《廣東省政府公報》、《近代華僑報刊大系》等;目錄文獻匯編,如《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嶺南文獻綜錄》等。

廣東古籍文獻的整理出版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倪先生歸納為五個特點,即具有歷史的延續性、模式的多元性、隊伍的開放性、內容的系統性以及整理與徵集、研究的一體性。而編纂叢書,可傳播眾人,保存真跡,擇優取精,也方便查尋,便於攜帶閱讀,乃至適於收藏,促進流通普及,可以說廣東古籍文獻的整理出版具有重要的意義。

 *香港研究資助局協作研究計劃「嶺南文化與世界」活動 (2023 - 2026)

   

返回
今期內容
「嶺南文化研究計劃」訪問學人── 左鵬軍教授(華南師範大學)
嶺南文化研究專題講座及論文獎2023頒獎禮——都市生活的季節性:以十九世紀的廣州為例
「嶺南文化研究計劃」公開講座系列──「廣東古籍的存藏與整理出版」
 

過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