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 中大最為人所熟悉的植物首選杜鵑花。每年三、四月大學道范克廉樓附近杜鵑盛放,美不勝收。 杜鵑花俗名映山紅,又名山石榴、紅躑躅,杜鵑花科。原產自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溫帶地區,分布極廣,有過800個野生品種,其中600多種產於中國。香港本土發現的白花杜鵑稱為香港杜鵑。野生杜鵑花受法例保護,不得採摘。校園內種植的杜鵑花有紅杜鵑、紫杜鵑、白杜鵑、香港杜鵑和華麗杜鵑。 洋紫荊和羊蹄甲 洋紫荊和羊蹄甲亦是校內常見的植物,中國文化研究所的山坡、范克廉樓外的文化廣場,以及大學中央道兩旁皆不難發現其蹤跡。兩者同為蘇木科,非常相似,葉子都是心形,驟眼看來難以分辨。不過從其花及果實亦可作出判別。 洋紫荊是不育的樹,基本上不結種子,繁殖只靠插枝等方法,羊蹄甲則會結深色的莢果,因此樹上有莢果的,十居其九是羊蹄甲,相反的就是洋紫荊。另外,洋紫荊11月至3月開花,花較大朵,紫紅色,羊蹄甲除花朵顏色不同外,花瓣亦狹長而分離。 羊蹄甲有幾種,校園內的多數是紅花、白花和宮粉羊蹄甲。紅花羊蹄甲原產香港,花期秋末,白花和宮粉羊蹄甲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和南中國,春天開花。 洋紫荊是香港市花,卻於1880年代由法國教會的神父在摩星嶺發現。及至1908年,洋紫荊被正式確定為新品種,並以當時的香港總督卜力(Henry Blake)命名為Bauhinia blakeana ,以表揚他支持植物公園的發展。 據中大地球信息科學聯合實驗室提供的衛星圖片顯示,校園大約77%的面積有植物覆蓋。有興趣認識更多中大常見植物,請按此處:http://www.cuhk.edu.hk/greencampus/b5/fandf.htm。 參考資料: 中大眾志綠山城網頁 「中文大學校刊 2005年春.夏」─ 中文大學的校園 - 校園樹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