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大女性不育研究獲選中國最佳科研成果 |
 |
|
中文大學陳小章教授一項關於女性不育的突破性研究被《自然中國》選為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最突出的科學研究成果之一。《自然中國》是英國《自然》雜誌社在網上發行的最新雜誌。
陳小章教授為香港中文大學生理學講座教授及上皮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該項研究是在上皮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心進行,並與浙江醫學科學院合作完成。陳小章教授該項發現,題為《Involvement of CFTR in Uterine Bicarbonate Secretion and the Fertilizing Capacity of Sperm》刊登於二零零三年十月的國際權威雜誌「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內。 因囊性纖維化跨膜電導調節器(CFTR)基因突變而導致患上囊性纖維變化的病人,不僅呼吸道功能受到影響,而且成年後會出現不育的情況,但醫學界到目前為止對其女性患者生育率偏低的原因都沒有一個圓滿的解釋。陳教授與其研究隊伍發現,CFTR作為一個陰離子通道,可以調節子宮內碳酸氫根(HCO3-)的分泌,從而影響精子的受精能力。實驗結果顯示CFTR基因的突變可導致病人不育。陳教授發現子宮內膜上皮細胞通過CFTR分泌碳酸氫根,而這種陰離子對精子的受精能力非常重要,如果將這些細胞與精子共同培養,可以使精子獲能,並使卵子受精,這提示CFTR與生殖功能有關。相反,如果用缺乏CFTR的細胞,或者是CFTR發生突變的細胞,精子便不能有效獲能。由於CFTR存在於女性生殖道上,其功能失效可阻止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內的獲能,因此導致囊性纖維化女性病人的不育。這項研究闡述了囊性纖維變性引起女性不育的病理機制,對這類患者進行人工受孕技術設計方面有指導作用。另外,CFTR功能缺陷也可能是其他一些不明原因的女性不育的病理機制。 《自然中國》目的是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專家提供一個反映中國大陸和香港科學研究最新動態的站點。根據湯普森科學信息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最近十年,中國發表科研文章的數目從每年一萬篇急速遞增至超過八萬篇。中國的科學研究水平,在論文數量上,已經可以和英國及日本齊平。而其中具有高影響力的,被引用超過二十次的文章數目在近五年內增加了十倍。 陳小章教授在上皮細胞生物學方面的貢獻,為她帶來多個重要獎譽,包括一九九七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零零零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傑出青年研究獎,及裘槎基金會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優秀科研者獎」。
返回本期目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