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年 第二期
金曜風華:夢蝶軒藏中國古代金飾
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金禧校慶,中大文物館與藝術系合辦「金曜風華:夢蝶軒藏中國古代金飾」展覽,展期由2013年5月5日至10月27日。

黃金自古以來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徵,亦對五十周年有特別紀念意義。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金禧校慶,中大文物館與藝術系合辦此展覽,展出精選自香港夢蝶軒所藏,近三百項由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1700年的歐亞及中國古代金飾,年代跨越三千多年。是次中國金器展覽規模之宏大,系統之完整,實為本港眾博物館中首見。   

黃金飾物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經由歐亞草原民族引入中國,當時的中原文化主要以玉石器和青銅器作為身份權力的標誌。黃金飾物的出現不僅為中原帶來嶄新的視覺享受,更引發藝術、文化和工藝技術的衝擊和交流。是次展覽利用中原、歐亞和俄羅斯的考古新發現,結合藝術史、文化史與工藝科技交流研究,探討過去三千多年,黃金在中原及其邊沿地域不同文化、社會和時代的不同意義和發展。

是次展覽由中大藝術學講座教授蘇芳淑擔任策劃和圖錄主編。蘇教授將展品分為「蒼狼白鹿」、「赤猊青驄」和「紫鳳金龍」三大類,並按此分類作展品陳列和編撰展覽圖錄。圖錄一書三冊,彩色精印,除收錄豐富藏品,附詳細中英文說明外,還邀約著名學者撰寫專題論文。展品分類如下:

  1. 蒼狼白鹿:展示公元前1500年至漢三國時代歐亞草原金飾在中國北方的出現和介入,以及中原對其帶來類型、紋飾和工藝衝擊的回應。
  2. 赤猊青驄:展示公元7至9世紀(隋唐時代)源於青藏高原吐蕃民族的金飾,讓此罕見的吐蕃金飾能再顯其真面目和獨特的風韻,是迄今首次集中展示多樣式的吐蕃金飾,猶如開啟了一扇歷史的門扉。
  3. 紫鳳金龍:展示公元1至17世紀中原如何吸納和演繹黃金飾物,以致黃金能在中國社會與玉石、陶瓷、漆木工藝品得到並重的地位。

本文特選以下展品並簡述其特色:

1

 

臥鹿形鑄金牌飾
公元前65世紀
長:8厘米;闊:6.5厘米;重:61.35

此牌飾是鑄造而成。臥鹿前後肢均收合於腹下。鹿角由頭部向後捲曲至尾部,呈圓環枝狀。卷角鹿飾是公元前64世紀歐亞草原至中國北方的內蒙古等地牌飾常見的題材。

2

 

澆鑄嵌紅寶石焊金珠獸面紋金璫
公元36世紀
長:3.3厘米;闊:3.2厘米;重:26.35克(連鑲嵌物)

這片金璫是鑄造而成,呈獸面形,鑲嵌紅寶石或玻璃,以金珠填地。璫自漢代為官服飾物之一,繼而亦與佛道兩教信仰相關。

3

 

捶揲飛馬紋金牌飾
公元79世紀
長:21.9厘米;闊:7.8厘米;重:68.4

這是一對極富動感的對馬紋牌飾,馬頭生出獨角,身上有三重羽翼,馬鬃倒立,四蹄奔走,馬尾向上飛動飄舞,給人一派天馬行空的景象。牌飾用小金釘釘綴在薄木板上,牌飾和木板之間有殘存的黑色漆皮,可能原係某種器物表面的飾件。

4

 

鑄聯珠紋立鳥金牌飾一對
公元79世紀
長:4.3厘米;闊:4.1 厘米;重:9.510
這對方形的牌飾製作得十分精美,邊框為一周較大的金珠構成的聯珠紋,其內又有一周小型金珠構成的內框。飾牌中央是一隻站立的鳥,大眼尖嘴,昂首挺胸,羽毛豐滿,雙爪立地。胸前的羽毛和翅膀上的羽翼都刻劃得十分精緻,分別採用細點、細線紋組成棱形、鱗形等不同的形狀,表現出羽翼的豐滿多姿,堪稱金銀牌飾中的精品。

5

 

捶揲嵌寶石琉璃硨磲金頭飾
公元8世紀
    長:8.7厘米;闊:5厘米;重:3.4克(連鑲嵌物)
飾片  長:8.7-15.2厘米;闊:5.5-9.3厘米;重:5.4-19.3克(連鑲嵌物)

此鳳形飾和三塊飾片構成一組頭飾。鳳的身軀以兩塊經捶揲的金片合成,翅膀和尾部則以鏤空的金片製成,並以金線勾勒和綴以綠松石、紅瑪瑙、青藍琉璃和焊金珠紋地。鳳尾可以拆除。雙腿以金線製成,末端插入另一飾片背面的鈕內。此件與另一展品的梳背風格一致,與唐高祖五代孫女李倕公主(736年卒)入葬時配戴的冠飾與梳飾相似。

6

 

捶揲騎射武士金牌飾
公元79世紀
長:31.1厘米;闊:17.4厘米;重:173.9

此件騎射武士牌飾造型威武,動感強烈。騎者纏頭巾,頭巾下方垂有兩條髮辮齊肩飛舞,雙眼怒睜,鼻孔朝上,嘴下長濃密的絡腮鬍鬚,雙手拉弓欲射,弓如滿月。騎者穿緊身三角形大翻領長袍,下垂至腳踝,袖口、肘部、衣領、衣襟及褲腳等處均鑲有花邊,腰繫帶,其上垂掛長條形箭囊,腰後露出懸掛的花紋刀柄,腳套在半圓形馬蹬中。騎者的坐騎體格強健,肌肉發達,四蹄奔騰。全套馬具齊全,馬尾打有結扣,攀胸和馬鞦上懸掛的杏葉隨著馬匹飛奔時凌空飛動,氣勢逼人。牌飾背面殘存帶黑漆皮的薄木片,上面用金釘將牌飾與木片釘綴在一起,可知原來應為某件木質器皿上的裝飾物。

7

 

捶揲人鳥形神像嵌綠松石金飾
公元79世紀
高:7.5厘米;闊:6.4厘米;重:67.95
這鳥身人面神像飾片採用大膽誇張的手法,刻劃出一個神祗的形象。展品共有左右相向的一對,這是其中一件,鳥的雙腿之間鑲嵌一塊綠松石。在西藏早期土著宗教本教的神靈中,藏族先人皆為半人半鳥的異人,它們的特點正是人首鳥身,指趾帶蹼,乘帶翼巨獸而行。而這件飾片上面的紋飾,恰好提供了這種神人一體、鳥身人首的神靈的具體圖例。飾片的背後有三道筒狀的管道,可供穿繫繩索。飾片係捶揲而成,周邊帶有十一個金釘,與背面的金板相連接。

8

 

捶揲纍絲蝙蝠趕珠龍紋金束髻冠
公元1517世紀
直徑:9.6厘米;高:6.4厘米;重:138.5克(連鑲嵌物)

這束髻冠纍絲而成。頂部呈半球形,有六道樑;底部呈扁平的圓領,後部雙立翼形飾。頂部和底部以金片相連,後部則以扣在底部加以固定。底部的兩側有孔,應用來將髻罩固定在頭飾上。這束髻冠的裝飾繁複瑰麗,頂和底部更飾以金片和金絲造成的蝙蝠和蓮花形飾。罩梁鏨刻連珠和卷雲紋;底部雙翼用金絲編成,並綴以金珠。雙翼飾壽山福海和金絲編成的五爪趕珠雙龍,其中火焰珠鑲嵌紅寶石。龍頸部有彈簧,行動時龍首會跟著搖擺,十分生動。

展覽日期: 2013年5月5日至10月27日
      (星期一至日,公眾假期閉館)
開放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展覽地點: 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廳 II

「金曜風華:夢蝶軒藏中國古代金飾」展覽歡迎公眾參加,費用全免。有關展覽、團體參觀詳情及報名,請瀏覽文物館網頁:http://www.cuhk.edu.hk/ics/amm/CB_fexhibit_G2.htm

返回
基甸中國經典
十九至二十世紀初翻譯與東亞現代化國際研究會
康熙伏虎:中國藝術史研究方法舉隅兩例
中國社科院學者講座──沈家煊教授
最新消息
最新出版
金曜風華:夢蝶軒藏中國古代金飾
編輯委員會
 
過去通訊
202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中國文化研究所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中國文化研究所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