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一月二十日 第二十三期
20 Jan 2010  Volume 23
 
      

Please send your comments to
enewsletter@fed.cuhk.edu.hk
Education Insight 教育短評-
教學技巧-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葉寶發

學位教師教育文憑學生

 

        在現今的社會當中,學生的物質生活提升,新事物的充斥令學生在學習上提不起興趣。在一些第三組別的學校,學生的學習動機較弱,上課便是他們的玩樂場所,而一些第一組別的學校,學生也會有這類型的同學出現,有些學生更認為學習過於沉悶,倒不如出外補習,時間上更來得充實。究竟如何令學生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呢?學校的領導角色固然重要,老師的角色上應如何轉變呢?

       我們要明白到環境的轉變令人的生活素質及要求也有所不同。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只重單向式傳授。但是,隨著學生人口的下降及教育質素的提升,很多教育政策及理念相相出台,如全人教育、融合教育及照顧學生差異等等,老師顧及的層面因此而擴張,有時因追趕課程而放棄了個別能力稍遜的學生。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老師在教學層面上應怎樣作出轉變從而適應現今的社會發展呢?以下我便提出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的一些個人見解。

 

課程的連貫性

       

        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機的方法是要了解學生如何吸收知識。學生的學習模式是從已有的知識建構出來的,他們從小在各方面的知識當中已有一定的基礎,但當教學過程中突然間開一課新的課題時,往往令學生難於接受,而且對他們的學習及記憶能力也有影響。而每一個新的課題其實是從一些基礎的知識發展出來,若老師能將新的知識與舊有的知識聯繫妥當,便可以令學生學習得更穩固,就如一個知識網絡般環環相扣,令學生在應用時得心應手。現在,我便舉一個數學課的例子作參考。在數學課程當中,有一課叫畢氏定理,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學生學習此課時起初會感到十分容易,但他們卻缺乏了已有的知識聯繫及背後的概念,這情況會令學生「填鴨式」把公式背下來及錯誤地應用,例如學生會誤用此公式在一些非直角三角形中。所以,學生學習此課題前,老師應簡介一下不同類型的三角形、溫故全等及相似三角形、根式等等,甚至介紹一下中西方的數學史,這便可以將知識建構得更穩固,而且可令學生回憶所學的東西。

 

讓學生愛上你的科目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喜好,有各自的興趣,就如選擇衣服一樣,每人都有自己喜愛的裝扮。那如何令學生喜歡上你的課堂呢?其實,老師就如一位演講者,要像詹瑞文般演得生動有趣,又如售貨員般努力推銷你的產品,推銷遊戲機給學生是十分容易,但我們所推銷的是書本的知識,這確是困難。總括而言,老師擔當的角色便是一位推銷出色的一位演講者,要迎合學生的口味,但當然要保留一些雙方的上課原則,並不是開派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自願的,而不是強迫的,他們在愉快的過程中學習是吸收得最好。所以,我們在課堂上的準備除了教授一些課本知識外,我們更要準備附加的問題,附加的活動或附加的話題令課堂的氣氛變得生動,我們的角色便是令他們學習愉快,但當然也不能「太愉快」。老師可能會期望學生能在每一課都十分喜愛你所教的課,但要注意的是學生的集中能力是有限的,在課室內還要坐好幾個小時確是難受。雖然每一件衣服並不是人人都喜愛,就如每一課並不是人人喜愛,但我們每件所設計是精心的,只要有一件他是喜愛的,那漸漸令學生培養對本科的學習興趣。還有,老師應在課堂開始時花幾分鐘用一些輕鬆的形式,如談談天,等他們的精神集中之後才開始上課,這樣你便拿得到他們的注意力,令學生學習時事半功倍。有時候,為了讓課堂變得更生動,我會把一些完成了我課堂功課的學生作為「小老師」,他們可以走出自己的座位去幫助其他同學,這可以令學習氣氛變得更濃厚,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讓學生喜歡你,也喜歡你的學生

       

        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也要配合很多要素,最重要的是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重要性。有時候,學生並不是不喜歡某某科目,而是不喜歡某某老師。就是因為不喜歡某某老師而令學生不喜歡某某科目。因為老師的問題而不喜歡上課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老師處事不公或不關心他們等等。在《人性的弱點》一書當中指出,人是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動物,也要得到他人的認同,而我們在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時,有否從學生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學生的感受有否受到老師的尊重。有時候,老師對學生的批評只會令學生反感,未能治理根源。在馬斯洛人類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提出了五個層次的需要,第一是生理的需要,第二是安全的需要,第三是愛與歸屬的需要,第四便是尊嚴的需要,老師也需要學生的尊重,那為何學生不能受到尊重呢?他人的認同是學生成長的動力。所以,老師要多與學生相處,建立互信,令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當學生「喜歡」老師的時候,在課堂上自然便會專心上課,聽老師的指導。

 

正面的心理定向

       

        要改變一個人的現狀確是很難,要改變一個人的心更加難。要讓學生去改變學習的態度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直至退休為止也未改變學生的心。在心理定向與成功一書當中,作者提到普遍的人可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固定形的心理定向(fixed mindset),另一類是成長形的心理定向是(opened mindset)雖然,拒絕學習的學生主要是固定形的心理定向的人,即是覺得自己的條件,天資上不能改變現狀,並採取消極的態度。但這心理定向是否決定了一切呢?作者提到,固定的心理定向必然存在,這也是此類型的人的特質,但只要我們輸入一些新的觀念,新舊的觀念便會並存,當新的觀念越來越強的時候,就會帶給人全新的思考、感覺和行為模式。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下,成績稍遜的學生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羣,慢慢地形成一種消極的心態。老師的角色已不再是培育尖子人才,而是提高學生的信心。我們要深信「你是一定得」,這份信念,這份堅持,對學生及老師也有莫大的益處。我相信鼓勵學生是有助學生成長,我並相信老師懷住一個「心」也可以令學生進步,我也相信學生對事物產生興趣也可以令他們成功。所以,我們便要懷住一個「心」去鼓勵或引導他們對事物產生興趣,持之而行,這便是老師提升學生學習動機需具備的條件。

 

參考文獻

 

卡羅爾·德韋克 (Dweck, Carol S.) (2007)。《心理定向與成功》(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王成全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原作2006出版)

戴爾·卡內基 (Carnegie, Dale) (1976)。《人性的弱點》(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雷吟譯)。台南市:大孚書局。(原作1936出版)


Top

 

 

 

 

 

 

:: Special Feature: Outcomes-Based Approach
    
:: OBA Faculty Workshop
    
:: Teaching Development Grant Project: Developing an Outcomes-based Approach (OBA)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 Teaching Development Grant Project: e-Learning Project o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Teaching Development Grant Project: Platforms for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PLaTE)
    
::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課程與教學學系-
Lunch Talks 午間講座
    
::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課程與教學學系-
校園可持續發展
    
::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課程與教學學系-
Seminars on Subject Teaching & Learning 學科教學研討會
    
::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課程與教學學系-
Happy Gatherings
    
::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課程與教學學系-
Awards
    
::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課程與教學學系-
C&I's PhD Students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
研究與觀點:如果國民教育是答案,問題在哪裡? ─香港論爭引發的思考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
「專業與社會服務
「學校發展及評估組」簡介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
學術交流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學系-
災後重建: 教師培訓活動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學系-
Awards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學系-
Departmental Seminars
    
:: Department of Sports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體育運動科學系-
Message from Prof. Hong Youlian, Former Chairperson (Written in summer 2009)
    
:: Department of Sports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體育運動科學系-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 Department of Sports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體育運動科學系-
The 2009 Standard Charter Hong Kong Marathon
Eddie Chan Tik Wah (SPE Year 2 Student)
    
:: Physical Education Unit 體育部-
中大運動代表隊於「大專賽」取得驕人成績
    
:: Physical Education Unit 體育部-
中大校隊集訓成果豐碩
    
:: Physical Education Unit 體育部-
中大男籃參加「明道盃國際籃球邀請賽」
林慶麟同學勇奪「三分球射手大賽」冠軍
    
:: Physical Education Unit 體育部-
「獎學金運動員茶會」
    
:: Physical Education Unit 體育部-
「全港中小學跳繩比賽2009」於中大舉行
    
:: Physical Education Unit 體育部-
「第一屆全港教師拍全能錦標賽2008」
    
:: Physical Education Unit 體育部-
中大同學以慈善之心參加「衝勁樂2008」
    
:: List of Events 學院活動
    
:: List of Academic Visitors 訪問學者名錄
    
:: Staff News 人事動態
    
:: Education Insight 教育短評-
資歷提升以外的香港幼兒教師專業化
    
:: Education Insight 教育短評-
教學技巧-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 Education Insight 教育短評-
幼兒教育
    
:: Education Insight 教育短評-
滬港兩地教育改革下的教師專業性
    
:: Editorial Board 編輯委員:
    
Back to Summary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