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年 第二期
康熙伏虎:中國藝術史研究方法舉隅兩例

演講節錄自中國文化研究所舉辦之「午間雅聚」活動,題目為:「康熙伏虎:中國藝術史研究方法舉隅兩例」

文物館館長 林業強


《大清聖祖仁皇帝(康熙)實錄》卷二七五:「朕自幼強健,筋力頗佳,能挽十五力弓,發十三握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同書,卷二八五,康熙五十八年(1719)八月十九日事,該年康熙帝六十五歲:「朕自幼至今,凡用烏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哨獲之鹿,凡數百。其餘圍場內,隨便獲諸獸,不勝記矣!」據此則康熙帝伏虎,是真有其事。但本講並不涉及清代康熙帝的木蘭秋彌行圍,而是討論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所藏兩件鎮館之寶,並介紹對之研究考證過程,以作為中國藝術史研究方法舉隅兩例。

一 康熙青花萬壽缸

1999年9月9日文物館獲香港藏家惠贈,入藏清康熙萬壽大缸。該器形體雄偉,通高76.1厘米,外壁以青花書寫變化不同的篆體壽字整一萬個,各分布於:尊頂:2 x 77 = 154,口沿:48,尊腹:130 x 75 列 = 9750,腳沿:48。尊腹的9750個小壽字,經仔細比較觀察,係由十組975個不同設計之壽字所組成。同類型的萬壽大缸,已知並經發表者,存世只得三件,除文物館此缸外,另外兩件分別收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此外,據說美國紐約私人亦藏有一件,不過尚未發表。近年北京基建中,亦採集了此類型缸的口沿和肩部破片兩塊。

海內外學者(包括本人)在查考《實錄》、《康熙起居注》等史書後,一直認為此缸為江西官吏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督燒進呈,以慶賀康熙帝六十大壽的萬壽節貢品。2011年6月,一項重要的新資料──可視為萬壽缸的「出生證明」──在北京出現。這是一個康熙六字款的青花「萬壽尊賦」筆筒,由北京保利公司拍賣。文物館承北山堂及懷海堂聯合資助,得以入藏。「萬壽尊賦」中用辭,如「舉當朝,宁九天,展帝座威儀;捧達楓,宸萬國,覲天顏咫尺。臣功懋而應天心,皇恩浩而膺福澤」等,處處顯出臣民向皇帝的敬禮。賦中說:「歲差之數,七十五橫列,其字以如之積。其餘以象潤,國風之名。一十三直垂,其墨以均也。」這與萬壽尊器腹上壽字的橫列直垂數目吻合。壽字之變化,如賦中所列舉的:「農軒、鳥跡、頡籀、蝌蚪、蟲魚、穗書」也均一一相符合。經再進一步考證及與存世同風格、有紀年可考的青花書法筆筒比較,知此筆筒書寫者為「攻玉子」,燒製年代約為康熙二十年(1681)前後。再查考地方志書及有關史料,可知康熙大定後,首次大規模燒瓷始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再按《起居注》紀事,可考訂確實萬壽貢日期為康熙二十二年(1683)三月十八日,康熙帝三十壽慶。該年三藩已平,江西經濟恢復,景德鎮御廠重開後一年。而主其事者為兩江總督于成龍。

以上的考證可為中國陶瓷研究方法舉隅:藝術史研究必須跨學科,重視新資料,結合文獻,包括史書、地方志、實錄、起居注考查;另外亦要綜合傳世標本來整合研究,這包括博物館流傳有緒的藏品、商業拍品和考古採集品。

二 宋拓西嶽華山廟碑冊

碑帖拓本俗稱「黑老虎」。因為拓本黑底白字,整版黑色。裝裱成冊後,前後多加夾版,分量不輕。善本碑帖藝術、學術、經濟價值俱高,所以自古以來造假手段,層出不窮,計有重刻、翻刻、偽刻、嵌蠟、刮補、填補、染色、題記作偽、影印塗墨、套配、偽印、假墨氣和裝潢作偽等。古玩商人弄虛作假,收藏家稍有疏忽,便很容易為假貨蒙蔽,為「黑老虎」咬傷。本講第二部分是分享個人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與「黑老虎」搏鬥的一些「伏虎」經驗。

西嶽華山廟碑為東漢桓帝延熹八年(165)四月廿九日,立於陜西省華陰縣西嶽廟中。原碑高173.5厘米,廣84.7厘米。碑文共22行,每行38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陝西大地震後不久,碑石佚失。原石拓本,傳世只得四本,各有特色。其一為長垣本,存字最多,在辛亥革命後散佚,1929年流入日本,為中村不折(1868–1943)蒐藏。中村氏於1936年創立書道博物館,此本為該館重點藏品。其二為華陰本,墨拓技法最佳。此本在明末為華陰王弘撰所藏,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三為整紙未剪的四明本,此本曾為天一閣、阮元所藏。民國為濟寧潘復所收。1975年香港胡惠春捐贈北京故宮博物院。其四為順德李文田泰華樓本,先後遞藏金農、馬曰璐、伍福、張敦仁、薦秶父子。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除夕,李文田督學江西,以三百金俸銀購得。1971年利氏北山堂昆仲捐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為本館所藏古碑帖之冠。

碑帖校勘,講究對比字劃完整、石花缺泐,兼及書法風格筆體、紙張、墨色變化,亦要注意拓後填墨、補描、修飾,更加必須親身目驗原拓本,不能依靠印刷品來考證。自七十年代以來,本人多次到北京故宮及日本東京台東區書道博物館,考查其他三本華山廟碑拓本,記錄了各本的石泐、紙破、墨掩、接紙,並將所有資料在碑石復原圖上標出,以恢復四本當時原石殘缺的實貌。四本比較所得,長垣本處處墨濃掩字,所以碑文字瘦,但全冊存字最多。年代方面,則以順德本為最早。此本以宋元碑拓常用的白麻紙拓成,紙張的纖維粗而長。經過近千年歲月,拓紙纖維自然斷裂丟失,形成自然斑駁、黑白交纏的現象,此即善本碑拓所特有的「皮殼」或「包漿」,這在光學顯微鏡下,特別明顯。

以上對文物館所藏宋拓西嶽華山廟碑冊的研究過程,為降伏碑拓「黑老虎」的方法,作出了新範例。這包括了對拓本紙、墨質料、呈色的考察。詳細記錄各本的「石花」──碑帖刻版天然剝落損蝕。又用所得記錄資料,進行版本比較,以及逐字、逐行校勘殘損,又從剪裝本恢復原石面貌等。當然,文獻、流傳、避諱字等的考證,亦須兼顧。在近年,又可以材料科學手段,將顯微科技、電腦、數碼等方法,應用於碑拓考證之上,務求與時並進。

返回
基甸中國經典
十九至二十世紀初翻譯與東亞現代化國際研究會
康熙伏虎:中國藝術史研究方法舉隅兩例
中國社科院學者講座──沈家煊教授
最新消息
最新出版
金曜風華:夢蝶軒藏中國古代金飾
編輯委員會
 
過去通訊
202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版權所有
本電子通訊為中國文化研究所所擁有。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此電子通訊的資訊而導致損失或破壞,中國文化研究所概不負責。